近年来,桐城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弘扬六尺巷典故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文化精神,率先在安徽省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出台《人民调解工作操作指引(试行)》,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健全“一体化”调解组织
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
“如何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这张桐城的重要名片和司法行政工作高效融合结合起来,提供多样化的为民服务供给,做实做好调解工作基础,预防化解风险,努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是桐城市司法局当前的重点工作。”桐城市司法局局长叶蕾深感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桐城市司法局稳步建设“六尺巷调解”工作组织,推动镇村一体调解体系建设,全力搭建广覆盖、深触角的调解网格,将基层调解前端延伸至各村各户“最末梢”。设立15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26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镇村两级调委会覆盖率达到100%。建立10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覆盖道路交通、医疗、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多个领域;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个,律师调解工作室3个。充分发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民联调作用,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处理纠纷,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起到了化纷止争的效果。
2024年4月19日,桐城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司法部批复,成为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桐城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注重选聘具有知识产权法律背景,和行业技术背景、为人公正、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并利用行业协会资源,通过一对一指导、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持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起了一张坚强有力的“防护网”。
“调解+非遗”进监狱,这是桐城市司法局立足自身职能的又一项开拓性创新实践。2024年6月,桐城市司法局携手安徽省安庆监狱,建立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鲁振国驻监狱个人调解工作室和桐城歌非遗传习所。截至目前,已介入化解20余件矛盾纠纷案件。
搭建“一站式”调处平台
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
2024年初,王某某等一行5人从岳西老家赶到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他们此行目的是讨薪。经了解,王某某等5人经人介绍,前往广东惠州的李某处,从事输电塔基施工工作,所有施工已全部完成,但王某某等尚有部分工资款未结清。受理案件后,调解员们第一时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展开调查,并利用“六尺巷调解法”,耐心做双方当事人工作,在“法”与“理”结合的方式下终于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及时结清剩余工资。
2021年,桐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揭牌落地,是安徽首个“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一站式为民解忧平台,涵盖医患、劳资、物业、商事、家事纠纷调解、信访接待、普法宣传、速裁审判等多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多元人才作用,助力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2024年10月,中心累计接待群众4000余人次,受理纠纷1300余件,调处率达98%。
如今,在桐城市的15个乡镇街道司法所以及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场所内,均设置了六尺巷调解室。
2024年2月,桐城市行政复议服务中心落地建成,这是在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安庆建成的首个一站式中心。桐城市坚持合法、公正、公开、高效、便民、为民原则,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打造地域行政复议特色调解品牌——“桐议和”,有效推动行政争议化解在早、解决在小。
完善“一揽子”调解机制
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
为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和规范发展,2024年初,桐城市司法局推陈出新《人民调解工作操作指引(试行)》,该办法从信息报告、纠纷统计、调解规则、调处程序等方面全方位规范调解流程,完善调解工作机制,精准把控调解工作定位,不断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
“发现预防、上报登记、受理分类、组织化解、履诺回访、立卷归档、激励保障、典型推动,指引中的这八个步骤固化了基层一线镇(街)司法所调解经验,细化了人民调解员参与解纷工作流程,并将六尺巷法治文化元素和历史文化融入人民调解的各个阶段。该办法施行以来,共指导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322件,调解成功2284件,成功率高达98.36%。”桐城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霏介绍。
今年9月,桐城市司法局重新修订印发《桐城市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实施方案》文件。该文件实行“分级补贴制”,按照调解难度、案情复杂程度划定不同补贴标准,明确申领补贴材料清单,极大促进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调解成效不断提高。
吕亭镇的丁某与其邻居倪某因房屋之间土地边界存在争议,双方多次争执不下。丁某抱着尝试的心态在“安徽法网”平台上申请了人民调解。桐城市司法局收到案件后立即委派给吕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查看双方宅基地确权证书、走访附近村民,并对两家的后院进行现场查看测量,最终在司法所和村干部的调解和劝说下,双方当事人打开心结,同意各让一步。至此,一起长达十几年的邻里土地纠纷终于得以圆满解决。事后申请人丁某将一面写有“公正执法 司法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吕亭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中。
营造“一条龙”普法氛围
丰富法治宣传工作载体
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桐城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法治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赋予法治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创新编演了《法律援助在身边》等一系列法治黄梅小戏,将法律知识与地方戏曲相融合,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让普法走“新”更走心。
目前,已举办城市建设者专场、政法工作者专场、基层文化工作者专场、环卫工人专场、大学生创业专场、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专场等11个公益性100余场专场演出。
“六尺巷”的智慧,源于解决矛盾,也在矛盾解决中升华。今天,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街头墙壁上,有六尺巷的漫画;社区楼宇,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翻开孩子们的书本,可见“六尺巷”的故事。
桐城市司法局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普法宣传工作,围绕“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的工作特色,致力打造特色“墙”文化,在全市共设计绘制500余面法治文化宣传墙;围绕“一校一选聘,一长一护航”的工作目标,强化基层治理法治化能力,在全市选聘法治副校长124名,培养1154名“法律明白人”,聘用246名村(居)法律顾问;围绕“一员一典型,一人一帮带”的工作方针,在全市收集编写典型调解案例200例,推选先进典型人物10人,举办“文都大讲堂”人民调解员经验授课12期。
下一步,桐城市司法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发挥好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蔡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