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曹敏 阅读量:10000 2025-01-13 21:35:55

近年来,歙县着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抓末端、治已病与抓前端、治未病紧密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获全国“八五”普法通报表扬,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拧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责任链”。落实责任制。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县委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相关县委常委为副总召集人,下设办公室。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压紧压实乡镇、单位平安建设主体责任。全域创平安。275家单位被市级命名为平安单位,“平安乡镇”达标率为100%。建成全省首批“平安屋”,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和帮助200余人次。部署重点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深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创新开展“一不六无”专项行动,全力防范重大恶性事件发生。

织密矛盾多元化解“防护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成县、28个乡镇、192个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职能任务,抓好人员在岗、机制运转、制度执行、特色创新等工作,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协调统一受理、依法流转、加强督办,确保老百姓每一项诉求都能解决、都依法解决。运用 “八眼井”“一帖灵”等特色调解工作法,2024年以来,共摸排矛盾纠纷3029件,调处3022件,化解率99.7%。基层治理网格化。创新推行“党建+基层微网格”模式,将全县划分成2056个网格,农村设置1979个微网格,配备1979名网格员,10个城市社区设置77个微网格, 配备77名专职网格员,实行“一网统管”, 推行平安“五微服务”,打造“15880”(由我帮帮您)网格工作法。2024年,处置上报各类事件34344件。矛盾化解网络化。推动成立全市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一中心、四法庭、十四无讼服务点”的解纷网络,与妇联、工会等共建翕事堂、三尺惠工专业调解平台,诉前调解纠纷1651件。三阳、古稔、西村、王村、岔口等48个村,成讼案件同比下降超40%。通过全县基层调解能力提升班、“法治小说会”等形式,培训调解人员3100人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

打出护航经济发展“连环招”。打造微型“法务区”。整合经开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官联络室4家政法派出机构,成立安徽省首家实体运行的法治服务综合体—歙县经开发区“法治护航中心”,即歙县版的“法务区”,为园区护航、为企解难分忧,受到园区企业频频“点赞”。中心自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73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2亿元,为全市唯一入选安徽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出好兴农“组合拳”。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护航兴农“心地善粮”专项行动,以保障耕地、种子和生态环境安全促乡村振兴。设立全省首个“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组建环境资源“五合一”合议庭,做法被央广网推广,首槌登上《人民法院报》两会特刊。歙县获评生态环境部表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歙县检察院督促保护滩培村等传统村落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全市唯一。下沉政法“服务队”。51名政法干警联系10个城市社区,60名政法干警联系包保15个重点乡镇,设立4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协助化解矛盾纠381件,实现政法力量“沉”下去,群众满意“提”上来。县公安局顺应“派出所主防”要求,推出“三在五结合”群众路线工作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25起,排查整改行业场所安全隐患421处。    

创新基层平安建设“新亮点”。创新“歙事井然”治理品牌。深入挖掘徽州古井文化中蕴含的“和美善治、井然有序”哲学思想,总结提炼出“访、察、为、治、和”五字诀,推出“五个一”(一个Logo、一个宣传片、一本书、一条研学路线、一套工作法),打响“歙事井然”品牌,《安徽政法信息》专刊头条刊载。《歙县念好“五字诀”推深做实“歙事井然”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获评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创新“翕事堂”婚调品牌。县级“翕事堂”婚调室成立以来,共受理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2494起,成功挽救濒临破碎家庭2369个,调和成功率达95%,获评首批安徽省“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殊荣。创新“一帖灵”矛调品牌。借鉴传承400余年的新安名医张一帖“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宽中健胃、利水渗湿”的中医诊疗思想,创新推出以“疏、理、宽、利、和”为要义的“一帖灵”调解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该做法在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刊发。(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