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麻烦你们了,我儿子精神不好,不愿意出门。”70岁的王奶奶开门时略显局促,但志愿者们的笑容消融了她的顾虑。志愿者们帮她的儿子测量血压,在记录本上记录异常数值并提醒注意事项……
志愿者随身携带的有理发工具、血压仪,还有“健康台账”,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位服务对象的病史、用药情况、家属联系方式等。队长丁学义说:“我们不是‘一次性服务’,台账每月都要更新,确保紧急情况随时能联系到家属或社区”。
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新建社区“丁学义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为该社区60余户特殊家庭建立长效关怀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将服务送到“最后一米”。该服务队有队员153名,涵盖医护、理发、心理疏导等多个领域。“学雷锋不是‘一阵风’,我们每月至少两次入户,”丁学义坦言,“团队最欣慰的反馈不是锦旗,而是居民踏踏实实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新建社区党委书记张兆华表示,开展志愿活动是加强“网格化治理”的缩影,社区正探索将志愿服务与“健康档案数字化”“家属互助群”等智慧平台相结合,让关怀更精准、长效,努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感受到温暖。
在中市街道惠泉社区,也活跃着一支“惠泉奶奶”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主要以老党员、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为主,队员160余人,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居民2000余人,曾获评“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阜阳市颍泉区推行基层治理“小支部、大堡垒,小网格、大治理,小队长、大管家”“三小三大”工作法以来,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参与的扁平化治理格局,下移治理重心,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培育群众自治能力,增强基层治理弹性、提升基层社会黏性,以扎实举措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张占金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