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无为拘留所:“五步”助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来源:陈智 倪旭生 阅读量:10000 2025-03-06 20:17:49

近年来,无为市公安局拘留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拘所阵地优势,灵活运用“拘调衔接”工作机制,采取综治思路、法治途径化解矛盾,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形成实用管用的“五步”工作法。2024年以来,该所成功化解涉被拘留人矛盾纠纷7起,促成经济赔偿40余万元,2名重点信访人员息访,取得良好的法律与社会效果。

加强评估分析,注重排查线索。该所坚持收拘后紧盯矛盾线索排查,以非法信访、寻衅滋事、债务纠纷、邻里纠纷等违法行为为重点,通过法律文书分析、办案人员案情通报、入所第一谈、与被拘留人亲友沟通等渠道,逐人采集矛盾信息,建立矛盾纠纷化解“一案一档”资源库。实时掌握被拘人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矛盾、研判预警,梳理出可调解的线索名单。监管民警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案”,采取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措施。如被监管人员金某,入所后情绪低落,管教民警将其列为重点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方案,落实真情感化措施,最终使金某走出思想误区。该所成立专项工作“指挥部”,统筹矛盾化解工作。根据被拘留人基本信息和矛盾来源,由化解专班研究决策,明确矛盾化解责任人,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所班子集体研究,及时调整化解方案,确保取得实效。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谈话教育1000余人次,列出重点矛盾化解对象38人。

坚持教育引导,促使思想转变。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全面细致的信息收集,涵盖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人、兴趣爱好、纠纷核心诉求等要素。通过深入沟通交流,精准剖析其性格特点、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方式,为每一位当事人勾勒出清晰的“画像”。以此为依据,量身定制独特的矛盾化解策略,确保方案既贴合实际,又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矛盾纠纷中涉及违法违规的行为,组织专业法律团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违法性质、责任认定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为矛盾纠纷化解开出精准的法制“药方”。一方面,引导当事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督促其主动纠正;同时,通过合法合规的处置手段,保障纠纷解决的公正性与权威性,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把握恰当的时机,向当事人灌输法律知识、道德规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借助案例讲解、普法宣传等形式,逐步消除当事人的认知误区和错误观念,促进其思想的“开化”。使其从内心深处理解矛盾化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调解工作,以更加理性、平和的态度处理纠纷,从根源上减少矛盾再次激化的可能性。

突出关怀感化,实现真心悔改。在开展被拘留人员矛盾化解工作中,该所总结出独具特色的“看、问、谈”工作法,因人因案制定对策,认真落实“细心分析、爱心关怀、真心感化、热心帮助、耐心开导”的“五心”化解工作措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看”准问题,细心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收拘民警负责关口前置,做好入所人员违法类别初筛和信息传递,注意察看收拘人员的情绪表现;管教岗位负责管理拘室事务,及时掌握被拘留人员思想动态,负责教育感化、情绪疏解;巡控岗负责关注被拘人员日常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以便进一步开展跟踪研判。各岗位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问”清诉求、真心感化。民警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被拘留人员进行交谈,关注他们的健康,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矛盾产生的具体原因,缓解他们的对抗情绪,用真心感化他们,拉近彼此的距离,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谈”话教育、耐心开导。针对被拘留人员的违法性质和矛盾类别,有侧重地开展谈话教育工作,在讲明事实、晓以利害的基础上,耐心进行规劝和引导,找到矛盾化解切入点。如扰乱公共秩序的,着重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着重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等。如被拘留人员潘某因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认定问题想不通,民警通过心理疏导,最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同意赔偿对方的损失。

聚合多方力量,群策群力化解。一方面,多元主体集结,共筑矛盾化解防线。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单一主体的力量往往有限,而多元主体的集结能形成强大合力。无为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市委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将该所纳入大调解成员单位,设立专职联络员,与市人民法院、司法局、信访局、公安机关各警种及律师协会等密切配合,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多方齐抓共管的“政府+社会组织+公安监所”矛盾化解体系,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例如,在无城镇某小区法院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引发的纠纷中,无城镇、市容管理局、社区等多方参与,通过多元主体联动,有效化解当事人的对抗情绪,逐步解决复杂棘手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矛盾化解效率和成功率。另一方面,搭建沟通桥梁,畅通信息交互渠道。该所与各办案单位严格落实“拘调衔接”工作措施,形成“派出所吹哨,拘留所响应;拘留所吹哨,派出所响应”的互为协作机制,及时排查处置矛盾风险隐患,形成工作闭环。特别是对被拘留人出所后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风险隐患的,及时进行闭环式推送流转。对在所期间未化解的社会矛盾风险,该所及时将有关信息推送至相关单位,并同步推送纠纷行为发生地或者被拘留人居住地派出所,形成闭环管理,防止漏管失控。

强化矛盾调解,实现“案结事了”。矛盾纠纷成功化解是落实“五步”工作法的关键环节。该所秉承“用心、用情、用力”工作理念,从场地搭建、方法制定、矛盾解决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达成案结事了的良好局面。该所积极争取改造经费5万元,在有限的办公用房中挤出一间,成立“握手言和 海阔天空”矛盾化解室,采用暖色调装修,摆放绿植花卉,营造轻松平和的氛围,让当事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放松,敞开心扉交流。墙上张贴调解流程、成功案例,既提供调解指引,又普及法律知识,有力提升了矛盾化解工作效率。无为市拘留所联合司法局、派出所、街道、村委会等单位,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因人而异制定工作法。例如,对于情绪激动型当事人,先采用“情绪降温法”,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充分的情感宣泄空间,待其情绪稳定后,再理性分析矛盾根源。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当事人,运用“通俗易懂法”,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款和调解原则,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通过“望、闻、问、切”,多角度了解矛盾纠纷实情,面对面开展谈话教育,深挖矛盾根源及当事人真实诉求,围绕情感关注点、问题困惑点、利益需求点精准制定化解方案。矛盾纠纷类型多样,只有因事而入,才能直击要害。在家庭纠纷中,注重亲情修复,引入心理咨询师和家族长辈参与调解。对于经济执行案件,会同执行法官以法律为依据,精准核算账目,依据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促使双方达成经济赔偿和合同后续履行的调解方案。对于邻里纠纷,以和谐邻里关系为目标,借助社区力量劝说双方当事人,相互理解,互相包容,成功化解矛盾,恢复邻里友好关系。陈智 倪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