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一面鲜红的锦锦旗跨越千里送达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山南监区,“不忘归期雁归南,光影同行霜满山” 几个金黄色的烫金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刑释人员家庭重圆的见证,更是该监狱文化品牌建设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通过推进“徽文化”品牌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大教育”改造格局,实现“刑罚成效、社会绩效、维稳功效”的高度统一,提升了教育改造现代化水平,推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尺巷文化”催生改造新芽
何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入监后,情绪极不稳定,时常陷入消极低落状态,常常整夜不睡觉。民警敏锐察觉到他的异常,展开深入调查。原来,何某入狱后,便与家里断了联系,这让他失去改造动力。
了解情况后,民警们决心为何某找回那份缺失的亲情纽带。尽管困难重重,他们没有放弃,通过多方联络、跨越地域的限制,终于与何某远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妻子和女儿取得联系。在与妻女取得联系后,何某真切感受到家人的牵挂与期盼,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改造态度发生转变。
此后,监区组织“月圆六尺巷”主题活动,民警让何某报名参加,通过情景剧等方式再现“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当晚,民警趁热打铁,将何某带进谈话室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升改造质效。
“新河”品牌化解隔阂坚冰
在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何某的转变并非孤例。在该监狱“新河矛盾调处中心”资料里,记录着很多被文化化解的改造故事。
“我们借鉴徽文化理念,建立‘三调联动’机制,积极构建教育改造工作新格局。”民警介绍道。该机制将传统文化调解、亲情帮教调解、心理干预调解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徽文化特色的矛盾化解体系。2024年,成功化解涉及财产纠纷、情感矛盾等复杂案件百余起。
何某的亲情重建正是这一机制的成功范例。“我们必须找到他的家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监区民警在案情分析会上掷地有声。在与何某的妻子和女儿取得联系后,监区民警也非常欣慰。“我们也担心他,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联系……”面对远道而来的民警,何某的妻子泣不成声,心中充满了感恩感动之情。
“徽文化”建设重塑新生之路
现如今,在串河监区“青阳农民画实训基地”,何某正在学习青阳农民画。“画画讲究意在笔先,就像人生需要提前规划。”指导老师的话让他若有所思。作为“徽文化”品牌创建工程的重要举措,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与青阳县司法局共建“青阳农民画实训基地”,常态化邀请一批新时代农民画家,进监开展创作教学。
“在监狱,文化改造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通过文化认同唤醒人性自觉。”教育矫治中心负责人在经验交流会上表示。自“徽文化”品牌工作创建以来,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立足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一区一品”建设思路,以“至善”文化为根基,将“徽文化”精髓融入监狱教育改造的每一个环节。
一面跨越千里的鲜红锦旗,不仅是对监狱民警辛勤付出的褒奖,饱含着对他们的谢意,更是新时代监狱工作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方针和“向教育改造要安全”工作理念的生动写照。下一步,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将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监狱文化品牌,借助文化之力,塑造新生之路。(汪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