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防线,正经历深刻变革。宁国市司法局积极响应时代要求,以创新为驱动,探索出一条队伍专业化、阵地智慧化、解纷多元化、品牌特色化的人民调解新路径,成功推动调解工作从 “被动灭火” 向 “主动治理” 转型,为平安宁国建设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锻造精锐之师 筑牢调解工作根基
宁国市司法局严格把控人民调解员入口关,通过落地实施《宁国市专职人民调解员考核办法》,对调解员履职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形成 “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 的常态化机制,确保人岗适配。同时,针对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采用蹲点学习、专业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培训,全面提升调解员化解纠纷与应急处突的能力。
在考核管理方面,宁国市司法局强化调解工作全流程监管,落实调解卷宗审核首问负责制,定期开展调解实效回访,确保案结事了。此外,创新薪酬激励模式,采用 “岗位补贴 + 案件补贴 + 表彰奖励” 的组合,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与职业荣誉感。
搭建便民阵地 畅通纠纷化解渠道
宁国市持续推进 “一站式” 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设,依托市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打造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平台。同时,优化 “市综治中心 -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 两级网络,推行 “网格 + 调解” 等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在数字化建设上,宁国市推广 “线上受理 + 线下联动” 模式,组织全市 147 个人民调解组织、819 名专兼职调解员入驻法治工作信息化平台。近年来,年均线上录入纠纷达 4000 余件,极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
凝聚专业力量 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为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宁国市司法局引入法律智囊团,坚持 “律师值班” 制度,在市综治中心设立值班窗口,为疑难案件调解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同时,建立调解协议公证确认机制,对涉及财产分割等重要案件进行公证,有效提升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此外,宁国市司法局联合市人民法院推广 “调解 + 司法确认” 模式,赋予调解协议更强的法律效力。2025 年截至目前,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115 份,有力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调解文化生态
宁国市司法局深挖地域文化基因,将徽文化中的 “和谐 善治 功效” 理念融入调解实践,打造 “握手言和” 特色调解品牌。以汪溪街道 “竹文化” 调解为典型,总结经验并向基层治理末梢推广。同时,创作皖南花鼓戏《有 “典” 不一样》等文艺普法作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在品牌培育方面,宁国市实施调解品牌孵化工程,深化 “高大姐”“黄学祥” 等个性化调解工作室建设。成立南山街道白云社区 “汽车服务行业协会” 调解室,近三年成功化解 40 余起涉车辆纠纷,为行业调解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一步,宁国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化多元共治格局,完善 “预防在先、调解在前、法治兜底” 的工作体系,让人民调解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首选方式,推动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宁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蔡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