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版书镇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 “枫桥经验”,围绕 “握手言和”品牌和理念,紧密结合镇域实际,精心组建 “老总管” 调解团。同时,创新性梳理提炼出 “选、育、管、创、闻、访、调、固” 八字工作法,从机制建设、人员管理到纠纷调解,实施全链条治理,推动基层矛盾化解与社会和谐稳定。2024 年,版书镇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新增纠纷量和警情同比下降 30%,赴县级以上信访量下降 40%,未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和 “民转刑” 案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精筑管理体系,打造专业调解队伍
精准 “选” 人,保障队伍质量。版书镇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选人原则,在全镇 “红白理事会” 成员中拟定初选名单。一方面,从镇级层面,按照政治素质高、熟悉民风民俗、调解经验丰富、工作热情积极、乐于无私奉献的标准,进行精心筛选;另一方面,深入村组,通过走访群众、与候选人本人沟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量群众口碑、工作履历和个人意愿。最终,确定了 13 名在当地人头熟、情况熟、威望高的 “老总管”。此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因年龄、健康等客观因素或个人主观意愿无法继续参与调解工作的 “老总管”,及时予以清退,并按既定程序补充新鲜血液,确保调解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常态 “育” 人,提升业务能力。镇党委高度重视 “老总管” 调解工作的开展,每月组织 “老总管” 开展工作交流,分享工作心得,收集并反馈意见建议。2024 年,共收集意见 10 条,其中 8 条被采纳并落实,有效优化了工作流程。每季度围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文书制作等关键内容,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现场模拟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培训,显著提升 “老总管” 的政治素养、法律水平和实战能力。每年年底,组织召开工作总结会议,“老总管” 们晒成绩、找问题、提建议,通过互评互鉴,实现共同进步。
暖心 “管” 人,增强队伍归属感。在镇综治中心设立 “老总管” 调解团工作室,配备齐全的办公设施,营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为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做好人员信息公示,为 “老总管” 配备马甲、公文包、工作手册等工作装备,增强其职业归属感。构建以 “老总管” 为核心,“镇+ 村+网格” 协同配合的 “1+3” 隐患排查化解体系,同时邀请法官、律师和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建立积分激励机制,以量化积分评定工作成效,评选优秀 “老总管”,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规范 “创” 新,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运行、后勤保障、交流学习等工作机制,明确服务清单,优化 “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总管接单-双向评单” 服务流程,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及时总结 “老总管” 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工作成效。2024 年以来,“老总管” 调解团的事迹被《安徽法治报》《法治安徽网》等省级媒体报道6次,有效提升了调解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化调解流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闻” 民情,搭建沟通桥梁。“老总管” 通过群众反映、上级推送、网格摸排等常规渠道,以及 “听、看、讲” 等主动走访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收集社情民意。利用 “随手拍”“随口问” 等便捷手段,倾听群众诉求,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处置。2024 年以来,“老总管” 共排查纠纷 40 余起,记录民情 200 余条,成为镇村与群众沟通的重要纽带。
“访” 民意,精准化解矛盾。针对摸排到的社情民意,“老总管” 主动充当 “纠纷代理人”,上门了解情况,凭借对基层矛盾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迅速与群众建立信任,全面掌握纠纷信息,分析矛盾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调” 民忧,融入情理法。在纠纷调解过程中,“老总管” 摒弃生硬的调解方式,将法律规定和道德情理融入调解工作,让调解充满温度,更容易被群众接受。根据不同的纠纷场景,灵活运用趁热打铁、降温冷磨等多种调解方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固” 民心,巩固调解成果。对于未能当场调解成功的纠纷,“老总管” 持续跟踪,定期分析研判,适时介入调解;对于已成功化解的纠纷,进行定期回访,确保调解成果得到巩固。2024 年以来,“老总管” 帮助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 2 人次,为 5 人争取救助 4000 余元,组织职业培训 1 次,受益群众达 60 余人。
持续优化升级,推动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5 年,版书镇 “老总管” 调解团将深入贯彻 “八字工作法”,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以机制优化、能力提升、品牌塑造为突破口,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质量和效率。力争全年新增纠纷量和警情同比下降 35%,赴县级以上信访量下降 45%,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居全县前列。
升级 “育” 的模式。推行 “周案例研讨 + 月专题培训 + 季考核评优” 的培训模式,新增 “法官讲法、律师讲理” 等实务课程,系统提升 “老总管” 的法律知识储备和实战技能。全年计划开展 12 场专题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确保调解队伍的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
强化 “管” 的力度。试行 “星级评定” 制度,将积分激励与评优评先、物质奖励紧密结合,增设 “金牌调解员” 称号,激发队伍的内在活力。完善 “1 + 3 + N” 协作机制(1 名老总管 + 镇村网格员 + 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通过定期联席会商、专家介入指导,推动矛盾化解工作向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拓展 “创” 的维度。联合各级媒体专栏,结合 “两水” 调解法,深度挖掘调解典型案例,全年推出 12 篇专题报道,争取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8 次,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培训会等活动中,增设 “调解课堂” 模块,通过讲解 “法官讲法” 微视频、分享调解案例等方式,推动调解经验数字化共享,构建 “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助力 “老总管” 调解团从本土特色品牌向区域标杆品牌迈进。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