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芜湖市花桥镇花桥司法所以“桥”为基、以“治”为要、以“立方”为形,在辖区花桥村创新打造集法治赋能、民主协商、服务融合于一体的立体化治理模式。通过夯实法治根基、贯通民主渠道、集成服务资源,构建“法治赋能轴+民主协商轴+服务融合轴”三维治理架构,形成可触可感的乡村善治新生态。
构建双向循环法治生态圈。聚焦法治力量“专业性与本土性”深度融合,构建“1+N+X”法治人才培育链。以1名驻村法律顾问为核心,联动12名从村两委、“五老”人员、党员中选拔的“法律明白人”,辐射X户结对家庭形成法治细胞单元。法律顾问通过“六个一”工作法输送专业资源,法律明白人凭借“人头熟、地头熟”优势,开展“凉亭调解”“屋檐下普法”等特色实践,全年参与化解无人机喷洒农药纠纷等典型案例37起。突出“沉浸式体验”,打造“1个调解室+2个广场+3条法治巷+N个普法点”的法治文化矩阵,全年开展各类法治活动40余场。
创建立体化议事生态系统。创新“1+3”民主议事体系,以“六事工作法”为制度主轴,搭建“入户早茶会—凉亭议事会—桥联万家”三级协商平台。在村级项目决策中严格践行“群众点事、村干部提事、村委会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决事、村干部办事、群众评事”流程,2024年通过该机制决策项目23个,涉及资金380万元。三个平台形成治理闭环:基础层依托“入户早茶会”常态开展民情走访,采集群众诉求建议500余件;核心层通过“凉亭议事会”实施精准调处,实现重大矛盾纠纷100%化解;延伸层借助“桥联万家”平台推动协同共治,形成“诉求采集-矛盾化解-长效治理”的全周期议事闭环,真正实现“村里事村民定”。
构建一站集成式服务枢纽。打造“乡村法治驿站”实体枢纽,整合“一办三所”(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等力量形成“乡村法务联盟”。设置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代办等窗口,实行“常驻+轮值”服务机制:1名村级专职调解员每日坐班,法律顾问定期接待,其他人员下沉指导,形成“村哨吹响、部门报到”的服务闭环。建立“三阶调解”机制:简单纠纷即时调处、复杂矛盾联合研判、重大案件跟踪回访,全年化解50余起纠纷,其中2起涉及30余户的群体性事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通过驿站辐射作用,将法治渗透到村务管理各环节,形成“调解一案例、教育一群人”的示范效应。
“桥治立方”实施以来,花桥村矛盾纠纷总体下降35%,全年无一起赴区级及以上信访案件。通过法治与民主的立体化交融,使专业法律资源“沉得下”、群众自治热情“燃得起”、矛盾纠纷“解得开”,村干部从“救火队员”转变为“治理管家”,纠纷不耽搁项目、矛盾不影响,集体经济发展获法治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护航新范式。花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胡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