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护银龄”是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浅湾社区法治宣传促共治项目。以提升老年人法律素养为核心,运用 “宣传、讲解、援助、引导、共治” 五步工作法,整合社区法律及人力资源,保障法治宣传质量与法律服务精准度。提高社区居民对赡养继承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为社区法治治理创新增添动力。
4月16日上午9时,白马街道浅湾社区一楼报告厅内,几位银发老人戴着老花镜,仔细翻看手中的《赡养继承-家庭权益的守护和继承》。这里正举行一场特别的“见面会”——“安安法律援助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典型的城乡转型社区,浅湾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15%,法律需求带着鲜明的“银发印记”:拆迁安置房的产权继承纠纷、独居老人的赡养难题、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社区工作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老人遇到问题只能“托关系问熟人”,甚至因不懂法吃闷亏。此次成立工作室,正是“法宝护银龄”项目在基层落地的重要一环。
签约环节中,社区书记肖尚磊特意向在场居民展示协议条款:“咱们工作室首项任务就是开通‘银龄法律直通车’,每月安排律师上门坐班,行动不便的还可以预约到家服务。”
沈安安律师致辞:“我们会把法律术语‘翻译’成家常话,比如‘居住权’就是‘住到老的权利’,‘劳动合同纠纷’就是‘工作上的公平对待’。”现场居民频频点头,有人掏出小本记录下关键词。
社区书记肖尚磊指着刚揭牌的工作室门牌感慨到,“这座由拆迁房和公租房组成的超万人社区,法治痛点覆盖全年龄段:老人们把宅基地证揣成‘传家宝’,却在电梯费分摊上吵红了脸;新市民租户捧着租房合同,总在押金条款上‘吃哑巴亏’。如今,每月的律师坐班,正把抽象的法条变成看得见的解决方案。”这场没有虚拟情景、不玩科技概念的揭牌仪式,用最朴素的场景传递法治温度——当“法宝护银龄”从文件走进楼道,当法律咨询变成居民茶余饭后的“新家常”,浅湾社区的转型故事里,终添上一笔法治文明的安心注脚。
通过社区法律工作室的设立,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促进邻里和谐,减少矛盾纠纷,为构建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胡龙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