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仇鹤丹)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合肥市高新区正以强劲的创新动能,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4月21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合肥市高新区,采访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显微慧眼”革新医疗
走进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突光学”),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用一款细长的术中手持显微镜对猪肾脏切片组织进行检测演示。通过显示屏可以清晰观察到,猪肾脏细胞的细胞核以小黑点的形式分布在组织上。
“我们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缩小至千分之一,并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完善了仪器的防抖性能。”树突光学联合创始人王劲宇向记者介绍道。这能够帮助医生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时,更精准地识别癌细胞边界,从而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作为一家专注于超精密光学显微系统研发的创新企业,树突光学研发的EndoSCel@(安刀)术中手持显微镜,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实现术中在体细胞级别显影的仪器。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Ⅱ类医疗器械认证,并成功应用于全国40余家顶尖医院的50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
谈及选择落户合肥的原因,王劲宇表示,高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专业的为企服务对他们极具吸引力。从融资支持到人才引进,从园区规划到产业链培育,高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难题。
“最强大脑”赋能产业
距离树突光学不远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被誉为合肥的“最强大脑”。其核心区域是一座长、宽、高均为10余米的蓝色玻璃立方体,内部部署着1500多台算力服务器,包括科学计算、智能计算、液冷、存储等设备,每秒运算能力高达1.2亿亿次。
"这样的算力相当于全国14亿人每人每秒做一次计算,持续工作近100天的总量。"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井梅生形象地解释道。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正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在“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展厅,气象监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算力应用案例丰富多样,各类算力模拟应用场景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服务的用户包括中国科学院、科大硅谷等一批重点科研单位,还有科大讯飞、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华大基因等一批重点企业。”展厅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巢湖明月”以“立足合肥市,面向安徽省,辐射长三角”为目标,成为集计算服务、交叉研究和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自2021年6月对外服务以来,“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已累计服务产学研单位700多家,支撑科研项目6000余个,保障计算任务超1000万次。
2024年,“巢湖明月”继续建设城市级“算力池”,与国家超算互联网互联互通,持续接入电信、联通、移动等国内主流算力供应商的算力资源,打通与芜湖集群、内蒙集群等全国节点集群的算力调度通道,构建起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算力资源共享网络。数据显示,平台目前已接入智算算力资源11000P,协同超算算力资源50000P,已连接的通用处理器超过10万颗,AI加速卡超过13万块。
极低温技术突破瓶颈
在“巢湖明月”的西北方向,还有一家研制生产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的高科技公司——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冷低温”)。该公司依托于安徽大学王绍良、单磊团队的项目成果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 AHU-DR400 而成立,其研制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在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以及天文探测等科研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关键设备,用以冷却超导量子计算机内的核心部件,保障量子计算有效运行。长期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对该设备一直依赖进口。在知冷低温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其研发的ZL-DR400型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完全实现了国产替代,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
“作为科研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理应挺身而出。”知冷低温公司董事长、安徽大学研究员王绍良说。他表示,公司创业至今,省市区各级政府为公司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安徽大学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帮助。
公司成立1年多以来,销售额达7000万元,合作伙伴有北京量子院、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合肥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同时还接到来自国内外60多个科研院所的意向订单,金额约3亿元。此外,公司已成功打开国外市场,标志着我国极低温仪器设备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出口海外的跨越。
从精密光学到超级计算,从极低温技术到量子应用,合肥高新区的科技企业正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据悉,高新区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打造“5+2”产业体系,依托“国之重器”强化科创优势,持续提升“5+2”产业竞争力。2024年,合肥高新区实现GDP14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3亿元,总量位居开发区首位。在这里,科技创新的种子正在沃土中茁壮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