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党建引领扬善治 旌德聚力绘新景
来源:通讯员 徐后宝 记者 陆慧敏 梅觉明 阅读量:10000 2025-04-25 10:48:24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赋能为特色,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各镇在县委政法委的指导之下,因地制宜,形成了“一镇一品”的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攀高,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旌德县委政法委通过整合多元力量、创新调解机制、融合传统文化,全县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

织密多元协同“治理网”

旌德县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以综治中心为统领,通过整合资源、下沉力量,构建起多方联动的治理体系。

版书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1+2+7”功能布局,常驻与轮驻部门协同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其“老总管”调解团凭借“选、育、管、创、闻、访、调、固”八字工作法,自成立以来及时化解矛盾5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100%。三溪镇以“一中心引领、两举措联动、三机制融合”为抓手,构建“镇综治中心-村委会-村民组”三级调处体系,成功化解重大矛盾21起。

旌阳镇构建“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建立“党建项目”书记领办库,科学划分86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56名,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网格员化身“和事佬”“贴心人”,2024年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俞村镇则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创新“枫网工作法”,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融入网格,落实网格员工资保障,组建“枫网政策宣讲队”,通过“板凳会”“庭院课堂”等形式,用方言土话宣讲政策,群众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

庙首镇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推行“党建+三治”积分制,将矛盾化解、平安宣传等纳入评分指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2024年积分兑换奖励30余万元,群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风。孙村镇通过“三量”文章(畅流量、控增量、减存量),建立综治中心“三统一”工作格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10件,年平均化解率达95%。

党建引领不仅强化了组织保障,更激发了基层活力。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协同,让治理资源从“碎片化”转向“一体化”,织密了基层治理的“和谐网”。

创新调解破难题

筑牢温情服务“连心桥”

旌德县各乡镇立足实际,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让群众感受到治理的温度。

兴隆镇以“娘家人”调解室为依托,推行“12+4+N”组织架构,聚焦婚姻家庭纠纷,累计调解矛盾100余起,实现“事心双解”。白地镇创新打造“为民调解室”,以“一核四诊五心”工作法为核心,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及“五老调解团”等力量,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2024年,该镇调处纠纷121件,调解成功率达97.5%。

庙首镇设立“老兵”调解室,创新“四心”妙诀,将法理情理深度融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三溪镇依托“老村干调解室”品牌,构建“三纵三横”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整合乡贤、法律顾问等力量,打造“5G数字乡村平台”,创新“卫星影像实拍+老人口述印证+实地勘测定界”三步工作法,有效化解一起困扰28年的跨县山场纠纷,基层治理质效显著提升。

旌阳镇创新设立“老支书”“小陆”调解室,联合“三官一律”等力量,2024年调处矛盾274件,成功率达98%。蔡家桥镇建设“明法守礼”特色调解组织,吸纳法律明白人、调解员、村干部等基层力量参与,建立一支18人的专业化调解队伍,自该组织建成以来,参与化解各类矛盾160余件。

俞村镇打造“邻里人”调解室,组建“五心”邻里人调解队伍,推行“四法”模式,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务,自成立以来化解矛盾30余件。云乐镇成立“芝心人”调解工作室,以“四心”工作法为核心,打造“芝心星期三”走访日,收集问题建议44个,现场解决16个,化解纠纷130余件。

从“娘家人”到“邻里人”、从“老兵”到“老支书”,旌德县用温情与智慧架起党群“连心桥”,让矛盾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文化传承润民心

共绘乡贤助力“和谐卷”

旌德县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将“六尺巷”“砚台精神”等文化基因融入治理实践,凝聚乡贤力量,共筑和谐家园。

白地镇依托千年宣砚文化,倡导“纠纷如石需细琢”理念,将“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融入调解工作,吸纳退休干部组建“五老调解团”,用乡音乡情化解积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蔡家桥镇汲取朱旺村“井水不犯河水”典故,将传统文化、法治文化与乡情融合,创立“两水”调解,设立“九井十三桥”百姓说事点,让群众在文化浸润中理性化解矛盾。

三溪镇传承“六尺巷”礼让精神,充分发挥老村干作用,以“讲古喻今、以德化人”的方式调解纠纷21起,化解率100%,草塌山纠纷的圆满解决更成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典范。云乐镇建立乡贤数据库,鼓励能人返乡创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治理与振兴同频共振。

文化赋能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归属感。庙首镇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积分红黄榜”,激励村民崇德向善。孙村镇设立全国优秀调解员领衔的个性化调解室,积极传承“礼让谦和”治理文化。

文化赋能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增强了群众认同感。各镇通过乡贤助力、积分激励、典型宣传等方式,让崇德向善、和谐共治的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从综治中心的资源力量整合到温情脉脉的调解服务,从“精雕细琢”的砚台精神到“六尺巷”的智慧传承,旌德县以党建为舵、创新为帆、文化为桨,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的生动画卷。2024年,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以上,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未来,该县将继续深化创新实践,让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与社会稳定书写更多“旌德答案”。(通讯员 徐后宝 记者 陆慧敏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