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小平 通讯员 王秋忆)4月24日下午,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内,一场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为主题的“采石论案—数字检察篇”活动正在开展。省人大代表、省检察院信息技术部及市检察院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共商数字检察如何为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活动伊始,含山县人民检察院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其研发的《行政机关未依法征缴耕地占用税类案监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行政机关在耕地占用税征缴中的监管漏洞,成功推动多起案件的依法处理,生动诠释了数字检察在法律监督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强大效能,引得参会人员纷纷侧耳倾听、深入思考。
“大开眼界、大受启发、大有可为......”听完含山检察院的案例报告,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师范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栗亮深有感触地说,数字检察的创新实践显著提高了检察工作效率和监督办案质量;同时也给破除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盲点提供了借鉴思路;相信未来更多优质的智慧法律监督案例会不断涌现,再创佳绩。
安徽省检察院检察信息技术部二级调研员吴宏昊同样对含山县检察院的案例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该模型带来的启发与振奋令人印象深刻,而这背后是马鞍山79个自创模型、1093个数字检察案件的有力支撑,为全省数字检察的创新突破与实战奋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马鞍山市人大代表、安徽鑫锜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家凤从基层治理角度出发,直言该模型让她深切感受到数字技术为法治建设注入的新动能。在她看来,数字检察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有力引擎。
图为活动现场。赵明 李文静 摄
马鞍山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领臣在讲话中将数字检察比作法律监督的新蓝海。他说,当前数字检察建设已步入深水区,需警惕“工具化”“盆景化”“空心化”三大误区,回归检察办案主责主业。他提出,要以“三个善于”为引领、“三个管理”为保障、“三个效果”为导向,聚焦小切口、谋划大治理。
李领臣要求,检察官们不仅要当好“模型架构师”和“效果论证师”,更要主动融入“数字马鞍山”建设,发挥“府检联动”机制作用,深化数据共享;成立专业模型服务团队,为模型创建提供技术与法律指导;以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为契机,强化模型优势,提升应用效果与影响。
此次活动不仅是马鞍山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谋划。下一步,马鞍山检察机关将以“采石论案”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耕数字检察这片“新蓝海”。一方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检察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数字检察的应用场景,从税收征缴拓展到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让数字检察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加强与兄弟检察院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互通有无,共同推动数字检察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