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许变)“没想到打官司还能这么快!”被告刘某看着手机银行弹出的“转账成功”提示,长舒了一口气。日前,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案件从开庭到履行完毕仅用一小时。
2021年11月,刘某驾驶小汽车行驶至A路段时,因未保持安全距离,与前方同向行驶的邹某发生追尾碰撞,导致双方车辆受损。经交警部门认定,刘某负事故全部责任,邹某无责。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向邹某先行赔付维修费一万余元后,依法向刘某行使代位求偿权。然而,刘某以“手头紧”为由拖延三年未履行赔偿义务。保险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偿还赔付款项。
承办法官徐国宏在庭前阅卷时敏锐发现,刘某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对代位求偿制度存在误解,保险公司则更关注回款效率而非诉讼程序。
如何找准双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化解纠纷的关键。徐国宏精心制定了调解方案,一方面向刘某详细解释代位求偿制度,通过同类判例阐明“代位求偿≠二次收费”的法律实质,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使其明白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充分考虑刘某实际情况,提出“当庭履行可减免诉讼费+酌情减免部分金额及利息”的灵活方案,实现互利共赢。最终,在徐国宏的耐心调解下,双方仅用一个小时就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刘某当庭支付了1.2万元赔偿款,保险公司代理律师满意地竖起大拇指:“法官的调解效率真高,比我们预期的催收周期快了三倍!”
结案后,徐国宏表示:“该案标的虽小,但对当事人的影响不小,对群众来说拒不赔偿可能面临诉讼、征信风险,对企业来说诉讼增加了维权周期和成本。快速调解让双方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又实质性化解了纠纷。这场没有输家的官司,正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