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来,以“携手爱路护路,共赴美好前路”为主题的全国路政宣传月活动持续升温。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聚焦高速公路安全保护,以“送法进乡村”为切入点,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宣传形式、深化服务内涵,将法治理念与爱路意识融入田间地头、村户农家,构建起“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高速公路保护新格局。
创新宣传形式,让法律条文“活”起来
为打破“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各大队以“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高速公路用地不是‘自留地’,违法种植不可取。”“高速路不是自家田埂道,车子‘嗖嗖’过,车轮子比野猪獠牙狠!”近日,黄祁大队执法人员化身“普法宣讲员”,手持《路政法规知识手册》《爱路护路指南》走村入户,用乡音乡情解读非法占用公路用地、行人上高速等行为的危害。“一把火烧秸秆,黑烟糊住眼,呛得咳半宿!熏死路边树,毒气钻进肺。着火窜上高速路,烧了卡车赔不起。”蚌五固大队深入S15徐蚌高速沿线,固镇县刘集镇九湾村和顾庄村,发放宣传制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对焚烧秸秆、在桥下空间堆放杂物、破坏隔离栅等违法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公路法规,推动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共同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深入田间地头,让服务触角“伸”下去
针对乡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执法人员主动下沉一线,将法治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柴火垛堆桥洞下,就是给桥肚子塞炸药包!天干物燥风一吼,噼里啪啦烧断桥脚筋!”广宁大队深入辖段沿线村庄开展“桥下空间整治”专项普法,通过“以案说法”揭示违法堆放易燃物对桥梁结构的致命威胁。生动讲述桥下堆放易燃物如同埋设“定时炸弹”的危险场景,引得围观村民纷纷点头。宁黄大队执法人员走进沿线竦口村、庄村农户家中,结合辖段高速公路特点,重点强调占用桥下空间的法律后果,使村民从思想上重视、积极理解和配合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让“高速公路美如画,爱护环境靠大家”等朗朗上口的标语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法治谈资”。针对夏季来临,蚌徐大队向沿线居民散发印有高速公路安全法律法规的扇子,向村民普及高速公路边坡保护、禁行知识等,通过“会说话”的扇子,不仅扇走炎热,更让法治新风吹散陈规陋习,在阡陌巷陌间播撒下遵法守规的文明“种子”。
转变工作作风,让执法温度“暖”人心
从“管理型执法”到“服务型执法”的转变,体现在每一次与群众的互动中。广宁大队联合村委会加强“路政+村治”联动,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发现违法占用高速公路桥下空间等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共同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和畅通。蚌淮大队深入沿线乡村,重点宣传公路保护相关法律条款、安全知识等内容,深入解读侵占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损害公路附属设施等违法行为的危害。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路政宣传月”活动作为吸收社会意见、查找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岳武大队开展桥下堆积物清理,同时深入沿线村镇张贴宣传单页,并通过和群众的交谈,听取群众对高速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让群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执法人员坦言:“过去群众觉得我们‘管得宽’,现在他们主动拉我们‘唠家常’,这就是作风转变带来的信任。”
路政宣传月不仅是法治教育的“播种机”,更是交通执法为民的“试金石”。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坚持推动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互融共促,结合“路政宣传月”活动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开展。从多元宣传到田间对话,从单向宣讲到共治共建,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正以“脚步丈量民情、真心换取真情”的务实作风,让爱路护路理念在乡村沃土生根发芽。(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