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红叶映江畔
来源:汪国彪 阅读量:10000 2025-06-03 16:42:39

长江东至段北岸,千年古镇东流镇辖下,坐落着一个被时光润染的村落——红叶村。这个由多民族聚居而成的村庄,既承载着改造尧渡河换来新天地的基因密码,又激荡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澎湃脉搏。作为安徽省第八批驻村选派干部,我有幸在2021至2024年间参与这片土地的蜕变,见证她从传统农业村向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三载驻村岁月里,我与村民共绘发展蓝图。清晨在稻虾田埂上丈量土地,傍晚在村民议事厅里推敲方案,深夜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的灯光下整理数据。我们共同经历了“三变”改革的阵痛与新生,将零散的耕地借助高标农田建设整合成6000亩稻虾共作基地,让村集体收入跃升至200余万元。当红叶村在2022年跻身安徽省首批50个“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时,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映照着村民的笑脸,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的涅槃重生。

离任前夕,我们共同争取到全省首批200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项目。3700万资金如甘霖浸润土地,县乡村振兴集团招投标携专业团队入驻,在村口堤坝下展开规划图纸。记得2024年6月28日离村时,红叶村乡村会客厅的飞檐已勾勒出传统民居的轮廓,龙虾乐园滨湖步道的青石板正铺就乡村振兴的轨迹。那些在晨雾中施工的剪影,承载着红叶人几代人的农旅融合梦想。

今年“五一”故地重游,眼前的景象令我恍若隔世。曾经的老旧水泥巷道化作青砖铺就的游步道,白墙黛瓦的民居外墙上绘着色彩明快的农耕图。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东头的龙虾乐园,无动力游乐设施间穿梭着孩童的欢笑,乡村会客厅飘来柴火灶的香气。东至农道乡创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光冬名递来一张设计新颖的门票:“现在凭这个能享龙虾宴折扣,试营业期间就接待了8000多人次。”

漫步村中,处处可见产业兴旺的印记。稻虾基地里,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显示水质数据;高标准农田中,无人机正在精准施药。在乡村振兴创业园,返乡青年们对着手机直播带货,货架上码放着“红叶稻虾米”“菊江小龙虾”等特色产品。沐阳农场的智慧大棚里,传感器自动报告温湿度,有机果蔬通过冷链物流直供长三角餐桌。

最触动我的却是那些熟悉的面庞。埂头组的张生德正驾着放有竹扫帚的三轮车停在我身边亲切的打招呼,胸前的“文明志愿者”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年因拆除占道附属房与我红过脸的汉子,此刻真情实意的邀我去他家喝口茶。红叶农家乐老板娘姚小霞放下池中清洗的菜,奔赴过来边擦拭着双手,“中午一定要过来吃一口荷塘清香味的饭菜。”是的,当年工作队曾鼓励他们夫妇返村创业,因其家庭位置荷叶塘边,我说过他家这里“荷塘清香味,红叶第一家”。村中回民超市经营者马大姐的院落里,晾晒着红叶村生产的农特产品:“跟着村里新型农民培训班学的小包装手艺,城里客人可爱买了。”

行至红叶村乡村会客厅二楼观景台,连片的翠绿油菜田与金色麦浪交织如锦。村里王正华书记和第九批驻村第一书记吴春年一起走过来,王书记指着正在施工的研学基地说:“明年这里要建农耕体验馆,还要开发荷叶塘无动力游艇。我们算过账,农旅融合的收益是单纯种地的5倍。”言语间,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正驶向不远处的千年古镇,水波荡漾中,红叶村的倒影在尧渡河面上摇曳生姿。

夜幕降临时,会客厅里公社大灶台亮起暖黄的灯光。八仙桌上摆着荷叶蒸虾、柴火灶鱼头,游客与村民围坐畅饮。耳畔传来驻村时编写的村歌:"红叶红,江水长,稻虾米酿酒分外香......"此刻突然懂得,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蝶变,更是人心的凝聚。那些曾经持观望态度的老年人,现在主动为游客讲述村史;在外务工的青年陆续返乡,在抖音上打造出“红叶十二时辰”的热门话题。

归程中翻阅"农道安徽"的推文,《这里的"五一"很嗨皮》里记载着:单日最高接待游客3000人次,飞地民宿入住率达95%,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万元。数据背后,是34个监控探头构建的智慧安防系统在运转,是12名新农人组成的电商团队在奋战,更是全村479户村民共同守护的发展共识。

临别时,老支书钱寿祥拉着我的手走向村口的愿景墙。展板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长江生态文化村”的蓝图已具雏形。暮色中,施工机械的轰鸣与江涛声交织成曲,恰似这个上世纪移民村庄追赶时代的脚步。我知道,红叶村的振兴故事才刚刚启幕,当产业根基深扎泥土,当文明乡风浸润心田,这片红叶定会年复一年,灼灼其华于长江之滨。(汪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