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王维康 宋佳佳)“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好多了,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这看伤的钱怕是要打水漂了……”5月27日,芜湖市人民检察院、鸠江区人民检察院回访一起司法救助案件当事人张某某时,他紧握检察官双手,递上了一封感谢信,话语间满是感激。
2023年10月9日上午,在芜湖市鸠江区某工地打工的张某某与工友李某某因琐事发生纠纷,产生肢体冲突。冲突过后,张某某感觉腰椎不适,两人便前往附近诊所做了简单处理,当时未发现异样,李某某支付900元医疗费。然而,随后的几天,张某某腰部疼痛持续,遂前往医院就诊,结果显示腰椎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一级。此时,张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李某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立案。2024年6月,因证据不足,公安机关作出撤案处理。
事发后,张某某面临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他家庭困难,妻子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花费大,还需供养三个子女和一位老人,他作为唯一的经济支柱,受伤后无法继续从事塔吊工作,收入锐减。更让他焦心的是,数万元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没有着落。李某某既未受到刑事处罚,又未履行赔偿责任,这成了张某某心中的“疙瘩”。
2024年6月,张某某来到检察院寻求说法。“初次见到张某某时,他情绪非常激动,对公安机关撤案行为十分不理解。”鸠江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随后,检察官迅速行动,通过审查卷宗、实地走访、回访证人,准确全面把握案情。多次耐心细致开展释法说理,逐步疏导化解张某某负面情绪。期间,检察官发现张某某的核心诉求在于寻求损害赔偿,便引导其通过民事诉讼渠道解决,同时协调区人民法院加快办案进度,推动该起民事案件于2024年12月作出判决,明确李某某的民事赔偿责任。
由于张某某始终对“撤案决定”心存质疑,为彻底解开他的心结,2025年2月,鸠江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组成听证团,通过时间轴图示、关键证据展示,阐明“主观罪过证据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导致骨折存疑”的法律依据。听证人员从第三方视角释法说理,消除了张某某的疑虑,真正做到既解“法结”又化“心结”。
不仅如此,考虑到张某某家庭困难现状,鸠江区检察院积极开展综合救助,市、区两级检察院联合发放司法救助金3.3万元,并积极对接属地社区、残联以及卫健委,协助张某某办理评残申请等事宜。
“人民检察为人民,每一笔救助金都带着检察温度。”张某某在感谢信中写道,“以后我们一定会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传递善意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