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江淮环保世纪行】巢湖保护区种植新技术破解农业污染难题
来源:记者 张青川 阅读量:10000 2025-06-12 15:09:00

本网讯(记者 张青川)时值水稻插秧时节,2025年5月30日,记者跟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的巢湖市槐林镇光明槐祥水稻绿色种植基地,只见插秧机正在田间穿梭,驶过之处,覆膜与插秧同时完成。

“这种地膜是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水、防草。” 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为银介绍,由于地膜是黑色的,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避免了打除草剂造成的污染,“地膜降解后,形成二氧化碳、水,以及一部分有机质,进而改良土壤,保护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打造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绿色生产示范区,当地全面实施“五改”技术路线,包括改种植模式、改生产方式、改病虫害防治等。

“比如在种植模式方面,以前这里是一稻一麦,或是一稻一油,现在我们全面推行一稻一绿肥的轮作种植模式。”宫为银解释,绿肥指的是豆科植物紫云英,它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生产方式方面,就是将传统的直接播种模式,改为育苗机插秧的方式,增强秧苗竞争优势。“我们在基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沟、渠、路高度配套,并配套安装杀虫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生物防控效率。围绕减肥减药,对新平整的地块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加大生物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辅以人工除草,最大限度地降低除草剂的施用量。”

据介绍,当地采取将散户和大户的耕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挂网招租等方式包给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的方式,开展集中化生产。 “目前,2025年水稻已在育秧,6月上中旬完成机械化插秧,建设500亩水稻 ‘四新’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内容包括单季稻栽培模式对比试验、覆膜机插缓释肥和有机肥试验、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以及其他‘四新’技术集成示范。同时,在基地覆膜机插核心区域,集成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杀虫灯、诱捕器绿色防控、生物农药、微生物菌肥、绿肥(紫云英)+优质稻等技术模式,建设集成示范面积不少于200亩。” 宫为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