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丁法官的讲解,我现在对调解步骤清清楚楚,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 社区工作人员说道。5月23日下午,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泉山法庭在安化社区开展巡回审判。庭审开始前,承办法官丁玲玲结合典型案例,向社区工作人员讲解了调解技巧和证据固定要点,并针对常见的邻里、物业等纠纷,总结提炼出 “暖心调解三步法”。
这是泉山法庭将解纷端口迁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泉山法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司法调解、做深联动调解、主动融入社会治理,让更多矛盾纠纷就地一次性、一站式化解。
对症下药 促进纠纷实质化解
2025年2月,泉山法庭审理了一起涉八名继承人的继承纠纷案件。被继承人张某于2021年去世,生前未立遗嘱,也无遗赠扶养协议。张某的父亲也于2023年去世,张某生前育有张某甲和张某乙,而张某的五名兄弟姐妹因发生转继承,也具有继承遗产的权利。现张某名下的房屋面临拆迁,各方继承人因遗产分配争执不休,张某妻子王某及张某乙共同诉至法院。
因遗产的权属争议较大,承办法官连星星掌握各方诉求后,重点对王某、张某甲、张某乙开展调解工作,阐释家庭和睦的珍贵价值,并分析诉讼成本,阐明继承诉讼中当事人均属平等继承人,与债权债务纠纷存在本质区别,促使一家人打开了心结,达成共识。
泉山法庭坚持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精准施策,构建“分类调解”调解法。针对家事继承纠纷,法庭设立温情调解室,采用“情感修复+法律释明+利益平衡”调解方法。针对民生纠纷,成立舜心调解室,运用“耐心、细心、热心、诚心、公心”的“五心调解法”。针对群体性纠纷,实行“五抓五着力”调解方法。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继承纠纷调撤率达79.49%。近年来审理集团案件调撤率达80%,所有群体性纠纷均平稳解决,未发生信访、群体性事件。
2020年10月,郭某在安徽某医疗美容公司做抽脂填充手术。术后郭某发现效果不佳,且被抽脂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便又进行了整形修复,效果依然不佳。郭某与该公司就相关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后,诉至法院。
原、被告对术后效果及损害后果各执一词,且鉴定所需的部分病历、手术资料遗失,造成鉴定机构多次退案。为此,承办法官启动“法庭+行业”联动调解模式,联合医疗调解委员会,为医患双方搭建了沟通平台。在调解员的专业医学知识讲解与法官的释法说理下,双方最终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这是泉山法庭发挥“行业懂行+法庭懂法”叠加优势联动解纷的缩影。近年来,泉山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整合司法所、医调委、社区、村委、行业协会等资源,选聘具备行业专业知识和调解能力的调解员,形成以法庭为联动核心,以村(社区)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网格员、行业组织等为解纷力量的一体化联动纠纷解决机制。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医疗纠纷调撤率达51.06%,法庭推送调解案件128件,调解成功80余件。
下沉服务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泉山法庭紧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与辖区党委、司法所、派出所共建“两所一庭”联动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法庭每半年与辖区街道、司法所就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定期通报民间纠纷成讼情况,梳理司法领域中反映出的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司法建议。
2024年,法庭在办理一批涉保障性住房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公租房运营管理机构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价格公示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租户对房屋租金价格调整不知情,存在较多租户拖欠租金及物业费问题。法庭便向公租房运营管理机构发出司法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规范化管理。该司法建议被建议单位有效回复和采用。今年以来,法庭受理的该类纠纷同比下降32.1%。
泉山法庭坚持推动力量下沉,将矛盾纠纷化解调处重心落在乡镇和社区。充分发挥法官专业优势,通过设立法官联络点,为乡村、社区工作人员调解提供业务指导。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业务培训3次,为辖区提供法律咨询、上门调解、指导调解等32次,开展“巡回法庭”“送法六进”19次。(通讯员 杨雪 潘星星 记者 吴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