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宝义村的“归巢解铃人“
来源:记者 李斐 陆慧敏 阅读量:10000 2025-06-17 17:16:10

仲夏时节,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宝义村的田野里,看着新修复的灌溉渠水流潺潺,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摇曳,压在小费心头上的“大事”终于结了。

持续晴热高温少雨的天气让宝义村中村、小库、朱盖等自然村陷入用水困境。眼瞅着田间土地龟裂,农作物蔫头耷脑,村民们为了灌溉用水,争水抢水的矛盾此起彼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的小费,主动担起了“解铃人”。

白天,他穿梭在田间地头,一边耐心安抚情绪激动的村民,调解用水纠纷,一边虚心向村里的老把式请教农业“内行话”,仔细查看每一块田地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夜晚,趁着纳凉间隙,认真记录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周时间,在他的努力下,大伙就共同商讨出增设水泵、配备专人管理、合理规划放水时间、成立抗旱工作队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此外,小费还积极联系区抗旱技术指导组专家,现场指导村民开展抗旱保苗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最终,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

 小费是宝义村第二网格的网格员费再强,也是被动员回村建设的90后青年。

乡村振兴过程中,涉及土地征迁、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的推进,常常引发新与旧的“思想碰撞”。村里的老年人习惯了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新政策、新举措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更强的青年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对村里事务参与度不高。

乡村振兴,青年人参与必不可少。为了让更多青年人回归乡土,让村庄变为创业热土,从2022年起,宝义村创新推出归巢解铃人机制,通过政策扶持、情感纽带等方式,动员在外创业、务工的青年返乡参与乡村建设。随着一批批青年的归来,曾经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

乡村振兴过程中,青年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个人成长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为了让人才回家,宝义村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博望区还推出骏马人才补贴机制,其中本科生最高补贴至6万元,专科生2万元。

曾在常州工作,月薪过万的费再强,回到家乡成为宝义村第二网格的网格员。在担任网格员以来,他已经习惯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回复村民的信息,并赶往事发现场依法进行调解。

虽然,经常处理的都是村民间琐碎的矛盾纠纷,如牲畜误食了邻居家的花卉,土地租金调整等,但他却乐在其中。“让大伙和和气气,把乡村建设平平安安。乡村振兴路上,我也出了一把力。” 

 如今,像费再强这样的青年,正在宝义村不断涌现。选择回到广袤田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青年人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理解老一辈的诉求,靠谱的“认知翻译”,有效促进矛盾的化解,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正如宝义村党总支副书记焦小兵所言:“年轻人回来了,村子就活了;年轻人留下了,未来就来了。”

记者 李斐 陆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