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企劳动争议,充分发挥先行调解的优势作用,实现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引,获得涉案企业高度认可,彰显了司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责任担当。
2023年2月,某机械设备加工企业的员工王某在作业过程中不慎受伤,被认定为劳动功能障碍十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裁决解除王某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向王某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万余元。裁决作出后,企业以“员工违规操作应担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赔付金额过高。
案经受理,该院精准把握涉企纠纷特点,一方面组织开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另一方面结合案件复杂程度与双方诉求,立即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委派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首先详细解读《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企业依法应承担的用工责任,随后向企业提出风险预警,分析诉讼可能带来的经营成本增加、商誉受损等连锁反应,最终开展柔性解纷,引导企业考量员工的实际困难,平衡法理与人情。经过多轮调解,双方达成4万余元的赔偿协议,该案从立案到化解仅用时15天,实现“双赢”效果。
该案是泾县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今年以来,该院不断创新为企服务举措,积极拓展涉诉民营企业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等智能化服务,大力推进涉企纠纷“两状”推广应用,引导企业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纠纷。“我们既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要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立案庭庭长徐佩表示。下一步,该院将以更实举措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汪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