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调解“急先锋” “三心”解民忧
来源:本网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张雨 苏卫东 阅读量:10000 2025-06-20 17:06:47

走进肥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总能看到一群步履不停的调解人。他们用真心敲开信任之门,以热心焐热冰封矛盾,靠耐心拆解复杂困局,在基层治理的脉络中编织起一张温暖的民生防护网。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2件,涉案金额超6800万元。

真心换信任:一场跨越半年的债务和解

当事人吴某为拓展灯具生意,向肥西县某银行申请高额信用贷款。后因生意失利而陷入债务泥潭,逾期本息像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银行催款步步紧逼,双方矛盾剑拔弩张,一场官司似乎不可避免。

今年3月,肥西县矛调中心信访事项调委会介入此案。专职调解员李业沂初见吴某时,他焦急地表示:“全额还款实在太难了,起诉了我这辈子就完了。”李业沂深知,单纯施压只会激化矛盾。他一边劝吴某:“再难也要想办法,信誉是立身之本”,一边向银行建议:“给老百姓留条活路,我们全程监督还款。”

为兑现承诺,李业沂开启“双线追踪”模式:对吴某,他每日短信询问筹款进展,节日发去祝福短信、送去问候,用“家长里短”的温情建立信任;对银行,他每周往返沟通,带着吴某手写的还款计划一次次协商。当银行看到吴某变卖门面房凑齐首笔款项的决心,终于同意分期还款方案。签字当日,吴某握着李业沂的手哽咽:“要不是您拿真心待我,我早垮了。”银行代表也感慨:“这调解比官司更暖人心。”

热心破困局:355万元货款纠纷的破冰之旅

今年4月,商会调委会调解员李孝法接到一块“硬骨头”——一起涉案355.9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企业因为货款长时间被拖欠,已经濒临资金链断裂的边缘,而被告方则因为责任划分问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调解室里,当事人情绪激动,吵得面红耳赤。“这合同明明是你们的问题,凭什么不付款?”“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不是不想付,是责任划分不明确啊!”

面对这混乱的场面,李孝法明白,商事纠纷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解心结。李孝法连夜查看厚厚的合同卷宗,梳理出“供货-验收-付款”全链条证据链。他没急着谈钱,而是先当“倾听者”:陪原告老板算企业发展、工人工资缺口,听被告方倒出资金紧张的苦衷。为拉近关系,他一次次上门,用“朋友聊天”的方式分析利弊:“官司打两年,企业信誉黄了,不如坐下来谈个双赢方案。”

在李孝法的反复劝说下,双方终于被其热心打动,选择了和解了事。被告方愿意承担全部责任,陆续付清全部货款。

耐心护“薪”火:103名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大年

“金大姐,我们都等了8个月了,再拿不到钱咋回家过年?”今年1月,建设领域调委会调解员金晓艳面对103名农民工的集体诉求,看着他们手中皱巴巴的欠薪条,心头沉甸甸的。318万元欠薪,不仅是数字,更是103个家庭的团圆希望。

这位“调解铁娘子”开启了“白+黑”工作模式:白天挨家核对工人考勤记录,带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找欠薪企业负责人。面对企业老板起初百般推诿:“工程亏了,我哪来的钱?”金晓艳不恼不怒,掏出手机翻开农民工辛苦的照片:“你看看他们,挣钱养家不易。”晚上,她就静下心来,认真梳理问题症结,寻找突破点。

连续的拉锯战中,她始终用坚决的态度配上柔软的情理劝说,一次又一次地和企业老板沟通。终于,在春节前3天,企业老板打来电话:“金调解员,钱筹齐了,明天就一次性支付给农民工。”金晓艳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她激动地说:“太好了!感谢您的配合,这也算是让农民工们能过个好年了。”

当103名农民工拿到全部欠薪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感动。一位农民工紧紧握着金晓艳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金大姐,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

从债务纠纷到商事争端,从欠薪维权到家长里短,肥西县矛调中心的调解员们用“三心”法则织就了一张民生防护网,用实际行动践行“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揣在怀里,才能让调解工作暖在心里。”(本网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张雨 苏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