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屡欠不还……”
“物业服务不到位,我拒绝交费……”
“我承担了赡养义务,理应获得一部分拆迁款……”
手机平台接连推送各类调解请求,乡镇调度员进行筛查分类后,及时流转交办给相关单位,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对接收处置、矛盾化解、跟踪回访等进度实时跟踪。黄山市打造的“解纷码”如智能分拣系统一般,精准分流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实现矛盾纠纷分级化解,一般矛盾就地化解。
“线下建设覆盖市、县、乡的规范化综治中心,线上搭建智能治理中枢,通过‘科技+机制’双引擎,构建起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立体网络,让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黄山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黄山市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实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完善各类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完善机制 夯实基层善治压舱石
“在综治中心办事很方便,不用东奔西走跑得焦头烂额,工程款也要回来了。”黄山市某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连连称赞。
李某与黄山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因合同承包款未支付发生纠纷,遂来到阳湖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阳湖镇综治中心立即组织调解员进行调解,通过讲事实、说法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1天时间内,促成双方达成和解,结清了拖欠工程款。
“2019年,我们建成市级综治中心,之后以点带面辐射加强县(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推动黄山市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黄山市综治工作中心负责人说。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黄山出台《黄山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设置县(区)、一类乡镇(街道)、二类乡镇、社区、村5套指导细则,并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议事协商、研判预警、协调联动、首问负责、督办问责等制度规范,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转。
5月29日,黄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休宁县召开,市直、各区县政法干部齐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的实践路径,全力按下黄山市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速键”:
印发《黄山市推进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县(区)综治中心标识样式、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流程图”,指导各县区进一步优化现有办公场所,设置群众接待厅、“作退一步想”调解室、领导接访室、办公室等专门功能区,信访、司法、教育、卫健、公安、妇联等部门入驻综治中心集中办公,优化资源配置,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通过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市委政法委班子成员直接督战,对口联系县(区)指导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度,定期下沉调研区县综治中心建设,指导各区县做好综治中心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的“规范化”;
制定印发《黄山市乡镇(街道)综合治理中心主任工作清单》《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十个一”清单》等多项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综治中心建设任务及职责权限,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协作配合、工作例会等制度规范,推动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职能定位更加清晰,确保不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截至目前,黄山市建成三级综治中心113个,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维持在98%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在纲维有序间,走出一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层善治之路。
“智治解码”探索基层善治新范式
“谢谢你们,我对这个调解结果很满意!”在休宁县万新村百姓评理说事点,村民江某某捧着调解协议书时感慨。因祖宅拆迁款分配,江姓兄弟僵持月余。通过扫描村头张贴的“解纷码”,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组成“流动调解团”三次登门,既讲民法典继承条款,又谈“作退一步想”传统美德,终让兄弟俩重签分配协议。
印有黄山迎客松图案的“解纷码”,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数字密钥”。系统设置群众、网格员、调解员、部门上报4个端口,划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医疗卫生等20余种常见纠纷类型,从矛盾“上交”到调解员登门调解,再到事项跟踪办理,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走进黄山市各级综治指挥中心,电子屏上涌动着基层治理的新动力:歙县某小区物业投诉量半月激增200%亮起黄灯,黟县民宿消费纠纷图谱显示70%集中于价格争议,休宁县交通事故调解成功率环比下降15%触发预警……这些实时数据,源自全市105个乡镇、782个网格汇聚的社情民意。
“我们搭建的这款智能治理平台,防控风险就像中医‘治未病’。”黄山市委政法委负责同志介绍。该平台横向涵盖政治、社会、公共、经济、网络5大领域中50项突出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案事件;纵向贯通全市所属区县及乡镇、网格数据,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数据交换共享体系,通过数值的高低客观反映一地的社会平安状况和平安建设工作成效。
每个月初,黄山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案头都会出现一份特殊“体检报告”——平安指数动态监测表,这份基于百万级数据生成的评估体系,将5大领域50项指标量化为具体数值:黟县本月旅游纠纷调解率91.2%标为绿色,徽州区工地扬尘投诉量超标亮橙灯,屯溪区电信诈骗发案降幅23%登上平安榜……
指标变动催生“靶向治理”举措:屯溪区针对“橙色预警”的电信诈骗,针对性地加大反电诈警示宣传力度,增强抵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免疫力”;黟县根据“平安指数”短板,编制全省第一个《民宿管家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从“解纷码”破局家长里短,到“平安指数”把脉治理效能,黄山正构建“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协同处置、事后量化评估”的治理闭环,用“智治解码”书写新时代基层善治的黄山答卷。
“群英会战”织就基层善治同心结
5月底,黄山市综治中心创新交流大讲堂召开,各区县政法委书记、市直有关单位交流分享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四级综治中心创新交流大讲堂工作机制是黄山市创新做法,旨在加大基层综治中心人员交流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
通过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黄山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将多元主体和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歙县小川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吴继正成立“吴公工作室”,总结出“顺、听、解、访”四步调解工作法,带领该乡48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和群众信赖的优势,促进矛盾纠纷事心“双化解”。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接受各类咨询400余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案件84起。
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新特点,黄山区乌石镇充分挖掘并整合龙守菊“党的二十大代表工作室”、思民个人调解室、乌石法律服务所、黄山区“法律明白人”朱同德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创新建立“四室联调”机制,积极探寻矛盾纠纷调处的“最优解”。2024年,该镇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68件,成功调处166起。
休宁县聘请司法所退休干部陈立传,打造“传哥调解室”,秉承“便民维权、诚信至上”的理念,实施热心主动、耐心释法、真心析理、细心调查、诚心公平的“五心”调解法,促成各类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从新安江畔到黄山之巅,数千名治理先锋构筑起平安建设的“立体防线”。2025年1-5月份,全市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7080件,调解成功率达99.3%。
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黄山市各镇街工作人员不再“单枪匹马”,而是根据各自优势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黄山市正以一域之安服务全省发展稳定大局。(记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