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解梦 记者 吴文珍)随着群众健身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健身房、瑜伽馆等场所办理会员卡,获取相关服务。然而如果充值会员卡或购买健身课程后,商家却卷款“跑路”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日前,寿县人民法院新桥法庭就审结了一起因瑜伽馆跑路引发的案件。
孙某在某地经营一家瑜伽馆,2024年6月,李某在孙某的瑜伽馆购买50次瑜伽课程卡共8250元。2024年9月,李某在消费了9次瑜伽课程后,发现孙某所经营的瑜伽馆因房租拖欠等原因已闭店,且孙某的瑜伽馆也于不久后处于注销状态,李某剩余的41次课程共6765元未消费。李某多次联系孙某未果,便诉至法院,要求孙某退还剩余未消费的课程费用。
承办法官经过多番打听联系上被告孙某后,通过“背对背”的方式多次与两人进行沟通,引导双方充分阐述观点。沟通中,承办法官以调解为切入点,告诉孙某作为经营者,擅自注销瑜伽馆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劝导李某客观看待已享受的课程服务。最终,经法官释法明理,耐心解答,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孙某同意退还李某剩余课程费用共6765元。
法官提醒,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近年来在各行业屡见不鲜,它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帮助经营者缓解经营压力,但也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消费者应仔细甄别,保持理性消费,切勿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