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安徽绩溪,正是苏辙笔下山水墨韵中的诗意栖居地,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境内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3A级以上景区7个,中国传统古村落31个,古树名木188株。近年来,绩溪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创新司法举措,在5A景区所在乡镇设立旅游法庭,3A以上景区设立法官工作室,2个4A 景区经营商破产重整案成功办结,1套涉文旅多元解纷机制有效运行,县域内涉文旅纠纷明显下降,以法治力量推动绩溪文旅发展。
一起“高山沙漠”探险纠纷带来的保护思考
龙须山,位于绩溪登源河东岸,紧临境内5A景区龙川景区,多奇峰怪石,植被丰茂,瀑布流泉,云海霞光,该山山顶却分布大片裸露的沙砾石坡,沙化严重,形似沙漠,与周围青山形成强烈反差,故而得名“高山沙漠”,这反差强烈的自然奇观,历年来,吸引了无数登山和探险爱好者。但也因为该山地形险峻、生态保护等原因,尚未完全旅游开发。
2013年一个周末,几名游客慕名结伴而来,在临近村庄居住,并找了村民作向导,前往龙须山徒步探险。当时,正值雨季,山上溪水湍急,行至半山处,遇一溪流,向导先行淌过结绳,让游客拉着绳子淌水过河,然而大家都忽略湍急的水流对没有经验的人的冲击力,一名游客瞬间被水冲走,随之冲下几米开外的悬崖。事故发生后,当地组织了大量人员搜寻,令人悲痛的是,找到时,游客已无生还可能。家属闻讯赶到,情绪激动,到当地政府部门讨要说法,绩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成矛盾化解专班,并第一时间与绩溪法院联系,让法官参与指导调解,在法官专业释法和调解员耐心说理下,经过多轮沟通和协商,涉事各方确定了责任比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即时履行到位。
这一事故的发生,引发了绩溪法院党组的深度思考,怎样应对文旅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强化安全旅游、文明旅游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绩溪文旅事业有序发展?随后,绩溪法院建立了涉文旅纠纷绿色通道,组建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在龙川人民法庭加挂“旅游法庭”,2025年初,环境资源类案件“三合一”审判纳入该法庭工作范围,形成涉文旅纠纷统一归口审理模式。与绩溪县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综合协调,创建了一套多方联动多元化解涉文旅纠纷工作机制,在3A以上景区逐一设立法官工作室,在旅游重点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实现乡镇、景区与法官“一对一”对接指导全覆盖,到各景区开展普法活动40余场次,引导旅游业经营者守法经营,提高游客维权意识。十余年来,该县境内95%以上的涉文旅纠纷实现源头化解,龙川人民法庭被评为安徽省旅游示范法庭,并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58件环境资源类案件在该院妥善审结,判处被告人81人,罚金107万余元。
一条古道在传承保护融合中迭代更替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临安区浙基田村,始建于唐,历经千年风霜,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杭古道景区亦是4A 级景区,然而到了2020年9月23日,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经营景区十数年的徽杭古道旅游公司及徽杭古道旅行社进入合并破产重整阶段。
“这是绩溪法院办理的第一起文旅企业破产案,徽杭古道是绩溪的一张名片,公司申报债权超亿元,账面资产虽超过负债,但因为变现难等问题,企业清偿能力丧失,如何让古道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又如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更大实现?当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绩溪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王晓平记忆犹新。
受理重整申请后,绩溪法院经充分评估,迅速与绩溪县委汇报,并提议采取“清算式”重整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核心资产,最大化实现破产资产变现,保障各方权益,也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县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重整领导组。随即,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绩溪法院指定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清算组成员。重整期间,各方联合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支持徽杭古道公司在完善设施配套、后续用地规划提升和优惠政策支持方面持续发力。同时为保证徽杭古道景区正常运营,重整期间的经营业务授权县某国有公司管理,并保留徽杭古道公司原经营管理团队,确保业务、经营、职工稳定和资金安全。
在县政府和法院的联合推动下,各方就重整方案和投资方案进行多轮蹉商和谈判,最终达成重整方案。2021年6月 23日,徽杭古道公司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95名债权人分组表决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2021年7月21日,绩溪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徽杭古道公司债权清偿额达8800余万元,普通债权清偿率达55%。
“徽杭古道公司的顺利重整,不仅让破产企业搭上了旅游经济强劲复苏的发展快车道,也一并促进了县域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该案清算组组长洪长榴表示。
一个峡谷旅游开发公司“破茧重生”
鄣山大峡谷景区同样位于绩溪县伏岭镇,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这里生态十分原始,有着“中国森林氧吧”、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美誉。
1998年6月,绩溪县鄣山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鄣山公司)成立,但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出现持续性的经营亏损。2023年11月,绩溪县某国有公司申请对鄣山公司进行破产重整。考虑到鄣山大峡谷的旅游发展前景和品牌维护,经认真研判,绩溪法院建议对该公司采取预重整模式。
“什么是预重整?会不会影响我们利益实现?”债权人顾虑重重。
“预重整可以促成多方达成初步共识,保证企业商业价值,避免企业进入破产程序而使潜在投资人对企业的经营预期及价值判断大幅降低,同时减少企业直接进入重整程序可能面临的因重整失败而转入破产清算的不可逆风险。”绩溪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胡永辉耐心释明。
2023年12月4日,绩溪县某国有公司提交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府院启动联动机制,涵盖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清算组高效运转,妥善化解了重整过程中的破产涉税、担保债权、职工安置等重点问题,同时推动某国有公司成功收购鄣山公司的金融债权成为主要债权人,高效完成债权审核、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投资人招募等工作。2024年4月3日,该公司转入重整程序,2024年5月9日,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用时仅36天,重整程序完结。重整投资人按约及时付清重整资金,鄣山公司全部股权顺利变更,15万元以下的小额债权全额获得清偿。这个深陷债务危机的公司实现“破茧重生”。
“府院联动促进企业破产重整达到最优解,实现景区保护、救治、复健一体化,才能让这八方来客无后顾之忧,置身于大自然间,真切感受这节奏和谐的山水奇石交响曲。”2025年4月29日,在对该公司进行回访调研时,看到景区内游人如织,秩序井然,一应保障设施均已逐渐健全,绩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俊说。
据绩溪县文旅局反馈,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鄣山大峡谷景区连续两天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达61.58%。
一个工业遗风度假项目“枫”景绘就
民宿,是旅途中的栖身之所,也是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绩溪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的小三线工业遗产历史资源,近年来,经过绩溪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和精心布局,这些资源与文旅融合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盘活利用。
2019年,绩溪某置业公司通过竞拍取得了原某三线厂宿舍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随后,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并规划在此打造小三线工业遗风度假项目。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阻力,该厂区宿舍还有一些原三线厂职工居住在内,置业公司认为其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职工们应当搬离,而职工们则认为当年是三线厂撤离时承诺给他们居住,现在置业公司接管,应当将他们妥善安置。双方经多次协商均未果,绩溪某置业公司将其中两名职工诉至绩溪法院,主张排除妨害,案经宣城两级法院审理,最终在两级法院承办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协议,职工限期搬离,置业公司给予一定的安置补偿费。
案件审结后,项目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联系辖区龙川人民法庭,希望能在法官的指导下,化解该项目上的系列纠纷。法官欣然应允,随即前往项目所在地,现场指导人民调解员运用“四和”调解法,从“和谐、和鸣、和顺、和美”多角度入手,耐心释法说理,加上有着前案的调解基础,系列纠纷均妥善化解。据悉,日前,该度假项目已顺利完工。
2025年,绩溪法院持续推深做实法治护航文旅发展,经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在中国传统古村落绩溪县仁里村,设立了绩溪传统村落农文旅司法保护基地;与绩溪县林业局、龙川景区管委会等单位在该县瀛洲镇龙川村开展“古树名木 司法守护”签约仪式;运用认购碳汇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联合绩溪县检察院、绩溪县林业局督促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被告人与绩溪某国有林场签署林业碳票交易协议;并将在自然保护区、古民居、古文物等方面的司法保护上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守护绩溪绿水青山,护航县域文旅发展,为绩溪文旅产业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保障。(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