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蔡家桥镇朱旺村有一奇观:无论雨季朱溪河水如何汹涌浑浊,村中古井始终清澈如镜,静守其位 ——“井水不犯河水” 的自然意象,悄然成了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隐喻。围绕 “法、理、让、和、旺” 五字要义,该镇以 “两水” 智慧滋养基层善治,走出了一条特色解纷之路。
法理相生,文化浸润固根基。法治文化馆讲解员汪琴,每每从 “钟汪” 到 “朱旺” 的村名演变讲起,揭示《朱子家训》中 “和” 文化对千年古村德法共治的深远滋养。她剖析 “法” 字左水(氵)右 “去”、“治” 字左水(氵)右 “台”,恰似河水与井水各安其道。这深刻昭示:法治之基,在于对行为边界(“不犯”)的敬畏与守护。河水若肆意泛滥终将浑浊自损,唯有恪守河道,方能澄澈奔涌 —— 法治文化正是这条无形之堤,将规则意识深植民心。
互谅相让,定分止争促人和。调解员任迎春视 “两水” 为天然教科书。面对兄弟阋墙的遗产纠纷,他以 “异水同源、终汇江海” 点醒血脉深情,促使双方互谅互让,重拾家人温暖;上海苏老购房款纠纷僵局中,他反复沟通,终令双方各退一步,蔡某如数退款,远超苏老预期。任迎春将 “让” 的智慧贯穿立审执全链条,2024 年蔡家桥镇诉前调解成功 29 件,协助促成调解(和解)16 件,全年人民调解量同比增长 58.59%—— 数据激增背后,是 “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实践伟力。
溯源治本,家和事旺启新篇。90 后调解员洪紫娟以女性视角攻坚婚姻家事 “顽石”。她洞察情感矛盾如雨季河水之 “犯”:当夫妻认知差异导致平等权失衡(常见女方弱势),家庭和谐之 “井” 便遭侵扰。洪紫娟引导 “河水”(男方)尊重退让,恢复 “井水”(女方)的独立澄澈,推动双方在动态平衡中达成新和解。更可贵的是,众多曾 “淋过雨” 的志愿者受感召加入,化身 “治源知心人”,使服务力量生生不息 —— 家事 “和” 则基层稳,人心聚则乡村 “旺”。
朱旺村 “两水” 无言,却以其亘古相处的智慧启示当下:法治乡村建设,其道在明法理、贵互让、归和谐。当 “井水不犯河水” 的界限意识与 “异源同归” 的共生理念深入人心,旌德县的和谐篇章,正随着清澈的井水与奔涌的河水,流向更为开阔的振兴江海。(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