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尧萌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的初夏江南,阳光明媚,梅子金黄,小溪潺潺,绿意盎然,黄鹂啼鸣,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然而,这并非梅雨季的典型写照。梅雨季的江南,更多时候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细雨绵绵,如丝如缕,织就了一片朦胧的水雾世界。那雨,不似暴雨般倾盆而下,也不似小雨般稍纵即逝,它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丝落在屋檐上,滴答作响,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落在池塘里,溅起层层涟漪,惊扰了水中的鱼儿;落在青石板路上,晕染出一片片湿痕,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会出现一段连阴雨天气,雨带停留时间被称为“梅雨季节”。此时,器物易霉,故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江南的梅雨季,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带着淡淡的愁绪与无尽的诗意,缓缓铺陈在天地之间。
漫步在梅雨季的江南古镇,青石板路被雨水冲洗得光亮如镜,两旁的白墙黑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古镇的巷子幽深而曲折,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偶尔有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巷子深处款款走来,那伞面上的花纹在雨中显得格外精致,女子的身姿婀娜,宛如从古画中走出的仙子。她们走过的地方,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岁月在这里仿佛停滞了脚步,一切都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让人在不经意间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
梅雨季的江南,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这句词,将梅雨季的江南描绘得淋漓尽致。烟草、风絮、梅雨,三种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凄美而迷离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愁绪。这种愁绪,或许是离别的愁绪,或许是相思的愁绪,又或许是岁月流转带来的无奈与惆怅。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梅雨的气势。黑云翻滚,白雨如珠,乱入船中,那种急骤的雨势,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也让人在惊心动魄中感受到了江南梅雨的独特魅力。
梅雨季的江南,这里的每一滴雨,每一片云,每一座桥,每一条巷,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在这个季节,不妨放慢脚步,走进江南的古镇,去感受那份诗意与愁绪,去聆听岁月的低语。
梅子黄时雨,梅落时雨去,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去寻,雨就落在画里、诗里、茶里、酒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