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亳州市:“芍”安勿躁调解法 筑牢基层和谐线
来源:吴会芹 记者 常振龙 阅读量:10000 2025-07-11 16:41:41

在中医药文化深厚的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本地芍药文化中汲取智慧,创新推出“芍”安勿躁纠纷调解法。该方法以人民调解为核心,融合司法行政理念,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精准破解群众矛盾堵点,将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注入活力。

“通经络”:织密网格排查网,筑牢矛盾预防线

人民调解的高效开展,始于对矛盾纠纷的精准掌握。马元社区将网格作为矛盾排查的“神经末梢”,构建覆盖全社区的人民调解前置防线。社区按“科学划分、动态调整”原则,设70个基础网格,配齐专职网格员,每名网格员常态联系服务100户左右群众。网格员每日通过片区走访、微信服务群互动等,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纠纷等矛盾,搜集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诉求建议。对排查出的矛盾,社区建立“人民调解台账”,按类型、紧急程度分类标注,实行“销号管理”——简单纠纷由网格员当场调解,复杂纠纷移交社区调委会,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升级风险。

“降肝火”:整合多元力量,构建协同化解机制

针对基层调解“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马元社区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与社会力量,打造多元联动的人民调解平台,快速平息矛盾“火气”。

社区依托司法所指导,组建“木兰姐姐”婚家矛盾调解室、“郭大姐”说事工作室、“五老调解团”等特色组织,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妇联干部、乡贤等2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网络。同时,联合辖区派出所、法庭、妇联等建立“四级联调”机制:网格初调、社区调委会再调、部门联动联调、司法确认兜底,变“单兵作战”为“协同攻坚”。

“散郁结”:创新调解方式,用“情法理”破解难题

人民调解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马元社区将“说法”与“说和”结合,用群众易懂的方式化解“心结”。

社区常态化开展“马扎议事会”“居民协商会”等活动,让调解员与群众围坐交流,在拉家常中厘清纠纷症结。针对金融借贷、劳动欠薪等专业纠纷,针对不同问题诉求,社区组建金融调解员、欠薪调解员、诉前调解员3支队伍,既讲法律规定,又顾情理平衡。

去年以来,社区调委会受理纠纷165起,成功调解160起,成功率98%;其余5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实现“矛盾不上交”。

“健体魄”:完善回访机制,巩固调解成效

为防止纠纷“反弹”,马元社区建立人民调解“暖心回访”机制,巩固调解效果。社区调委会对已调解纠纷“回头看”:对婚姻家庭、邻里等易反复纠纷,调解后1个月内回访2-3次,了解履行情况,及时介入新分歧;对特殊人群、困难家庭的纠纷当事人,联合司法所、民政部门提供帮扶,消除矛盾复发隐患。同时,社区建立“不满意清单”和“风险清单”,定期分析薄弱环节,优化流程。近6年来,通过这一机制实现矛盾纠纷“零上访”,群众对人民调解满意度持续提升。

马元社区的“芍”安勿躁调解法,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司法行政理念融合,以“排查-调解-回访”全链条机制,让人民调解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亳州的生动实践,为基层司法行政创新提供了借鉴样本。(吴会芹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