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大家伙解决了这桩烦心事!”一名村民代表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旌德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吴慧琳笑着回应。近日,十几名村民代表齐聚旌德县司法局孙村司法所,依次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随着最后一个红手印按下,这起涉及71名村民的劳务工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情要从2023年说起。当年,方某在当地投资种植茄子,租用村民土地并雇请百余名村民参与种植、采摘。初期茄子销售尚能保本,但到了同年八九月,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导致方某投资失败,不仅未能收回成本,还拖欠 71 名村民劳务工资13.9万元。2024年,村民们持记工簿上门讨薪时,发现方某已“失踪”,大伙辛苦赚来的工钱成了难兑现的“白条”。
“年纪大了,这一分一厘都是血汗钱!”“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他跑外地躲债了!”焦急的村民们聚集到孙村司法所寻求帮助。司法所所长宋石皞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联系旌德法院请求协助。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吴慧琳接办后,第一时间联动镇、村两级力量,梳理欠条、记工簿等证据,详细核实欠薪情况。
考虑到涉事村民多、金额大,且部分欠款仅记录在记工簿上,需欠款方确认,吴慧琳认为面对面调解是最优解。经多方查找并通过亲友劝说,方某最终同意出面处理。调解现场,吴慧琳先肯定了方某创业带动村民的初衷,再严肃指出其逃避责任的不当之处,鼓励他正视问题、积极想办法还款。
“法官说得在理,感谢你们帮我协调处理,我有技术、不怕苦,一定尽早还清欠款!”方某表态后,吴慧琳结合其收入实情与还款意愿,提出“四年分期还款”方案。村民们在充分沟通后表示理解,双方达成一致并现场完成司法确认,为还款协议加上“法治保险锁”。
“既守住了村民的‘钱袋子’,也给了创业者重整旗鼓的机会。”吴慧琳表示。该起纠纷的化解,是基层司法力量践行 “矛盾不上交” 理念的生动实践。如今,村民们带着安心返程,方某也重拾干劲,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纠纷,最终以充满温度的方式落幕,而法治护航民生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通讯员 吴慧琳 汪悦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