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3时,皖北太和县关集镇。气温直逼40℃,田野热浪蒸腾,水泥路面滚烫。
李小寨村外的大豆田边,太和县公安局关集派出所副所长陈志鸿的警服早已湿透,紧贴脊背。汗珠不断从他专注的脸颊滚落,砸在脚下的热土上,瞬间蒸发。“调解方案,双方都同意吗?”他沙哑却有力的声音穿透灼热的空气。
“管!同意!”种粮大户杨某和五位脸庞晒得通红的村妇代表异口同声,汗水淋漓的脸上绽开释然的笑。一场牵涉13亩豆苗的纠纷,在烈日炙烤下终告平息。
时间回拨48小时。7月5日清晨,刚值完夜班的陈志鸿接到指令:李小寨村6户村民近20亩大豆苗一夜枯黄,疑为路南杨某喷洒玉米除草剂随风飘散所致。事关农户生计与大户经营,刻不容缓。
“快处、妥处!”陈志鸿与所长李有生果断决策:“现场勘查,田间调解!”——这正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陈志鸿立即联系杨某。杨某承认头天晚上在玉米地喷洒除草剂,推测南风可能造成远距离飘散,但对造成路北大豆苗受损程度存疑:“隔着路呢,哪能20亩都遭殃?”
追寻真相不畏酷暑。当天下午,陈志鸿便将双方及村民组长召集到现场。眼前景象触目:半截地的大半豆苗叶片枯黄。陈志鸿蹲身查验,结合昨日27-37度高温和3级西南风气象及农技分析:大功率电动喷雾器喷洒的除草剂极易飘散较远伤及临近地块豆苗,由此可以排除“人为故意损毁豆苗”的可能。杨某对此分析予以认可。又组织现场丈量,精准确认实际受损豆田13亩(其中一户仅轻微受损0.6亩)。责任明了,赔偿方案却陷入僵局。
“背靠背”调解显智慧。次日,陈志鸿分头攻坚——安抚受损农户情绪,讲邻里情、长远利;与杨某析法理、明责任,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精诚所至,轻微受损户率先接受小额补偿,其余各方均表示:“信陈所长,愿再调解!”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酷暑中的一幕。7月7日,调解桌重回纠纷原点。
“杨老板喷药为增产,风作祟伤邻苗,始料未及;乡亲们庄稼受损心急,情理之中!”陈志鸿的开场,体恤双方,瞬间拉近距离。“补种已误农时。咱们是邻居,‘和’字值千金!我建议,在合理赔偿或将豆田本季流转给杨老板之间,找个平衡点,咋样?”
民警情理交融的分析,如清泉熄心火,气氛渐缓。最终,双方互谅:5户受损较重的12.4亩豆田,本季以每亩600元流转杨某管护收获;轻微受损户获现场补偿100元。一纸协议,在汗水与太阳的见证下达成,潜在纷争消弭于田埂。(李子贵 代琦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