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芜湖繁昌区法院:创新调解新模式 让抚养费不再“迟到”
来源:方慧 阅读量:10000 2025-07-18 16:24:25

“孩子,爸爸在饭店给你烧了一份龙虾,你等下记得带回去吃!”这句暖心叮嘱,发生在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法院荻港法庭一场抚养费纠纷调解之后,刚刚签署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老刘(文中代称均为化名)对女儿小雅轻声叮嘱。然而就在片刻前,这对父女还在法庭上为抚养费问题各执一词。

诉求背后:抚养费与缺失的父爱

2025年6月,就读于省内某高校正值大二的学生小雅向繁昌区法院荻港法庭提起诉讼,要求父亲老刘支付拖欠的抚养费。小雅在诉状中诉称,父亲老刘与母亲在2013年6月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其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其抚养费5000元,医疗费、教育费等费用由父母双方各半分担,直至自己大学毕业。然父亲在与母亲离婚后,并未按照离婚协议约定及时足额支付抚养费及分担教育费等义务,其日常开支绝大部分仍由母亲负担,父亲也重组家庭。现自己已上大学,父亲长期不履行离婚协议约定义务的行为严重影响学业及身心健康,故将父亲诉至法院。

调解破局:“律师+调解”三步走

“案件不能简单一判了之,修复亲情、唤醒责任是关键。”案件承办人在审查案件材料时敏锐察觉到,此案表面是抚养费追索,更深层的是女儿对父爱与家庭温暖的渴望。基于此判断,法庭迅速启动涉民生案件优先调解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创新打造的“律师+调解”联动模式优势——由法庭主导搭建平台、制定策略,并引导双方代理律师发挥专业与情感纽带作用,共同实质化解矛盾。

情感疏导,打开心扉。老刘的代理律师并未急于强调法律义务,而是引导其理解父爱缺失对小雅造成的实际影响,触动其反思。小雅的律师则安抚其情绪,理解其起诉背后对父爱的渴望和委屈,并引导她思考:追讨抚养费是权利,但若能借此化解心结、重获父爱,或许比判决更有意义。法庭也适时向小雅送上学习文具,表达关怀与鼓励。小雅情绪逐渐平复,愿意尝试沟通。

分层释法,明晰权责。法庭和律师轮番上阵,协同释法:一方面向老刘严肃阐明支付抚养费的法律义务及拒付后果,引导其理解女儿的无助与期盼;另一方面,肯定小雅诉求的正当性,鼓励她给予父亲弥补的机会。法庭适时提出“分期支付”的弹性方案,为打破僵局提供路径。

情法交融,弥合裂痕。承办法官在双方间积极斡旋,抛出关键问题引导反思:“孩子成长关键期,你陪伴了多少?”“判决可强制执行,缺失的父爱如何弥补?”“是否愿意给父亲一个弥补的机会?”通过反复“背靠背”疏导与“面对面”坦诚交流,情、理、法的力量交织,逐渐融化了父女间的坚冰。最终,双方就抚养费支付金额、期限等达成一致,当场签署调解协议。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是荻港法庭运用“律师+调解”联动新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化解家事纠纷的生动实践。一周后,小雅专程为法庭送来一面锦旗,上书:“秉公执法大爱无私 为民解忧温暖人心”。这十六个字,正是对该调解模式成效及司法为民初心的最佳褒奖。(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