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巧用财产保全 高效化解纠纷
来源:屯法宣 阅读量:10000 2025-07-29 19:05:06

在商业往来中,货款拖欠往往让企业陷入资金周转的困境。近日,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法院黄山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通过“以保促调”,成功化解一起某商贸公司与某户外用品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企业维权提供了典型范例。

纠纷初起:合作生变,货款难追

2024年12月17日,某商贸公司因业务需要,向某户外用品公司出具信贷申请书与还款保证书,申请信贷额度。截止2025年2月,某商贸公司拖欠的货款累计达到35万元。某户外用品公司多次通过电话沟通、发函催告等方式催款,可货款如同石沉大海,使得该户外用品公司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企业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无奈之下,某户外用品公司将某商贸公司及该公司股东诉至法院,要求某商贸公司支付货款。

破局关键:保全施压,调解铺路

案件进入审理阶段,法院深知,若单纯走判决、执行流程,可能会陷入“赢了官司难回款”的僵局。于是,果断启用“以保全促调解”策略——对某商贸公司的财产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拳,打破了被告方的侥幸心理,同时向其释放明确信号:若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不仅要承担货款、违约金,还会因财产保全面临更复杂的执行程序,企业信誉、个人征信也将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法院积极为相隔千里的双方搭建调解协商平台,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线上、线下沟通,既倾听某户外用品公司急于回款的迫切需求,也了解某商贸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情况。在沟通中,法官以“情、理、法”为纽带,向原告说明调解可加快回款速度、减少诉讼成本;向被告阐释履行债务对修复企业信用、保障后续经营的重要性。

峰回路转: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在保全措施的压力与调解平台的助力下,原、被告双方的态度逐渐转变。被告意识到,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积极还款才能重拾商业信誉;原告也理解到,被告确实有资金周转难题,适当的分期还款安排,更有利于货款的实际收回。

调解协议签订后,该商贸公司依约履行首期还款,原告某户外用品公司的资金困境得到缓解,这场历时数月的货款纠纷,以和谐、高效的方式画上句号。

经验启示:司法赋能,优化营商

此次案件的成功化解,为商事纠纷处理提供了多重启示。从企业角度看,面对货款拖欠,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拓宽维权路径;从司法层面看,“以保全促调解”的模式,实现了从“强制裁判”到“柔性解纷”的转变——保全措施筑牢维权底线,调解协商彰显司法温度,既维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又为债务企业留足发展空间,避免“赢了官司、输了生意”的局面。

屯溪区法院的这一实践,不仅高效化解了个案纠纷,更传递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信号:通过创新解纷机制,让法律既有威慑力,又有亲和力,助力企业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屯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