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邻居答应把阳光房降下来,难题解决了!”近日,解女士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此前,邻居搭建的阳光房侵占公共空间、遮挡自家采光,她多次沟通却始终无果,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舒城县综治中心,事情当天就迎来了转机,工作人员联动城管部门上门,讲法规促调解,邻居当场承诺天凉后整改到位。这样高效化解矛盾的场景,在舒城县综治中心已成为常态。
曾经“矛盾化解跑断腿”,如今“解决诉求只进一门”。舒城县综治中心凭借坚实的阵地建设,汇聚了12个民生相关部门常驻办公,开设10余个专业服务窗口。从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到土地争议、消费维权,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诉求,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渠道。
为精准“靶向”化解矛盾,中心不仅引入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等行业性调解组织,更精心打造了“王明清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品牌调解空间。一批经验丰富的资深调解员常驻于此,让这些“说理的地方”真正成为群众打开心结、感受温暖的“暖心角”。
高效调解的背后,是科学机制的强力支撑。中心创新构建“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处置”模式:群众进门,窗口精准对接;中心统筹,部门无缝联动。无论是解女士的邻里纠纷,还是其他复杂的民生难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响应和推进,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调解成效尤为显著。面对徐某某与县某医院的医疗纠纷,医调委不仅细致对接双方、启动专业评定,更以耐心的沟通和真诚的人文关怀,步步弥合双方的分歧。这正是中心“精准发力”调解模式的缩影——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建立分类标准和科学分流路径。接到诉求后,先研判性质与复杂程度,再精准对接最合适的解决渠道,确保每起纠纷都能找到最优解。
同时,中心将传统“和为贵”理念深度融入工作的血脉,创新实践“六尺巷工作法”,强调互谅互让、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种“专业机制+文化特色”的调解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更让群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怀,持续筑牢对综治中心的信任基石。
标准化建设让综治中心成为服务群众、定分止争的坚强“堡垒”。这里功能分区清晰明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法律服务等区域各司其职;诉求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从受理、分派、处置到反馈、回访,全程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队伍建设呈现专业多元的特点,整合了部门骨干与社会调解力量、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大家共同参与,构建起富有活力的多元共治格局。
从邻里间的“一米阳光”纠纷,到关乎生计的民生难题,舒城县综治中心正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成功案例,践行着“解纷纾困暖民心”的庄严承诺。它以聚合的阵地为依托,以创新的机制为保障,以高效的服务为核心,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速度”,在群众家门口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平安防线,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新图景。(孙国庆 陈胜 记者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