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无为市泥汊镇日新村夹河小学五年级教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专为乡村少年量身定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普法课”正在进行。这场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享学”志愿服务团联合无为市司法局共同开展的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孩子们身边,为留守儿童群体撑起了一把坚实的法律“保护伞”。
泥汊镇作为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区域,存在家庭监护薄弱、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为切实守护乡村少年的成长,“享学”志愿服务团主动对接当地需求,邀请无为市司法局武道平律师担任主讲,用孩子们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解读法律知识。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提前布置好场地,协助分发图文并茂的未成年人保护手册。武道平律师以乡村孩子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围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核心,从校园霸凌、网络保护等贴近生活的话题展开讲解。志愿者们配合播放漫画PPT,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场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时刻守护在身边的“隐形卫士”。
讲解中,武道平重点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多元责任体系:社会需净化网络空间,对侵害儿童权益行为“零容忍”;家庭要履行监护职责,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不能忽视关爱;学校需筑牢安全屏障,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当提到国家为留守儿童建立的专项保护机制时,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充满期待。“就像志愿者哥哥姐姐常来陪伴大家一样,国家也在用各种方式守护你们的成长。”志愿者的补充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法律保护的意义。
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武道平着重讲解了新法对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信息档案、明确委托照护责任、保障情感需求等。他鼓励孩子们:“遇到委屈或困难一定要说出来,记住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这是你们的求助通道。”志愿者们随后走到孩子们中间,逐一发放印有热线号码的卡片,耐心演示拨打方法,不少孩子紧紧攥住卡片,将号码牢牢记在心里。
此次普法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精神向乡村的延伸。“享学”志愿服务团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跟进乡村未成年人的法律需求,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让法治暖阳长久照耀乡野,守护每一株“小苗”在法律的护航下茁壮成长。(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