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陈浩 荣晔康)近年来,枞阳县公安局义津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创新总结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织密群防群治警务网,推行“调解+巡防”双轮驱动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近3年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已实现38年命案零发生。
义津镇“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的“先让礼让”传统文化广为流传。义津派出所深度挖掘这一文化内涵,创新推出“礼让燕语”调解工作法。该方法突出沟通、理解和协商,弘扬谦让美德精神,民警在调解中如燕语呢喃般耐心劝导,用真情清除纠纷双方的“心墙”。
“太感谢你们了,化解了我母亲和妻子的积怨!”辖区居民汪某握着民警的手,由衷地感谢道。
今年3月,义津派出所了解到,杨某和婆婆汪某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口角。为防止矛盾激化,民警前期进行了多方调查走访。今年6月,民警主动上门调解,倡导长辈搬来凳子、晚辈拿出桌子,搭建“礼让燕语”调解台,同时邀请家族长辈参与。大家向婆媳二人讲解,桌椅板凳只有搭配使用,才能共同发挥最大作用的道理。最终,儿媳主动赔礼,婆婆也承认不足,两人解开心结。
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义津派出所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机制作用,吸纳司法、村(居)等负责同志加入调解队伍,同时发动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五老"担任兼职调解员,逐渐形成“听、查、劝、让、和、访”六步闭环化解机制。“礼让燕语”工作室自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0起,其中疑难复杂纠纷158起,回访满意率达100%。
预防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源。义津派出所依据农村地区治安特点,加大社会面、公共场所巡控力度,优化完善“1+4+N+线上”警务区模式。“1”指主要负责人负责综合指挥调度;“4”是设立4个警务室,由7名民警兼任社区民警,同时每个警务室配备2名社区辅警,负责落实警务区整体工作;“N”是动员治保干部、网格员、江淮义警、五老乡贤等,组建群防群治力量,协助民警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和基层治安管控;“线上”通过微信组建“重点人员帮扶小组群”、“警民议事群”以及设置“义津▪警”邮箱等形式,开展工作并听取群众意见。
目前,义津派出所已组建24人的“义津▪义警”治安巡逻防控队、124人的“平安村居长”团队,以及4个近2000人的“警民议事群”。这些举措推动社区警务关口前移,助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群防群治新格局。
截至目前,各警务室开展巡逻防控24次,法制宣传19次,安全检查75次;抓获外地公安机关网上逃犯2人,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0人次;侵财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