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马芫春 何鸣 记者 吴文珍)7月15日,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通过“法院+工会+人社”诉调对接机制,高效化解了一起涉及11名农民工的劳务合同纠纷,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024年5月至10月期间,李某某等11名农民工在滁州某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置业公司)建设的小区工地务工。工程结束后,某置业公司支付了李某某等人部分工资,剩余共计10万余元工资未支付。后某置业公司向李某某等人出具欠条,但经李某某等人多次催要后仍未支付,李某某等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涉及人数较多且事实清楚,为快速、高效地化解矛盾,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法院第一时间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将案件委派至“法院+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先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与李某某等人逐一沟通,仔细核对欠薪的具体金额和凭据。随后,调解员联系某置业公司,了解拖欠工资的原因。原来,李某某等人是经某劳务公司转包至某置业公司,某置业公司认为李某某等人的工资应当由某劳务公司支付。“既然你公司已经支付了部分工资,且已出具欠条,就应当继续履行。”在之后的调解中,调解员结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耐心向某置业公司释法明理,厘清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同时,调解员组织双方沟通协商,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资支付方案。最终,经过调解员的努力,李某某等人与某置业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某置业公司于2025年10月6日前一次性支付李某某等人剩余工资。随后,法院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为农民工的权益兑现加上了“法律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