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淮北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暨冻结涉案资金返还仪式,全面展示该市反诈工作成效。
据悉,今年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运用 “四专两合力” 总体思路,创新构建 “四全体系”,持续完善反诈格局。自 2022 年起,全市已连续 3 年实现电诈案件发案下降,今年上半年案件同比下降 24.04%,防范打击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构建 “全环节治理” 体系上,多元共治格局不断完善。市委书记汪华东、市长蒋曦多次批示推进反诈工作,市协调机制先后召开 5 次全市会议,及时破解打击治理难题。4 个调研组由副召集人带队,对各县区开展全覆盖调研指导,压实各级责任。同时,深化警银、警企快速联动,推行银行取现扫码、大额取现预约审核模式,累计拦截资金 235.89 万元、黄金 189 克,成功阻止 19 起群众被骗汇款。
强化 “全链条打击” 体系让侦查成效持续凸显。全市以侦查研判为牵引推动打击模式升级,抓获涉诈人员同比上升 89.45%。围绕资金流、通信流、网络流深度研判,发起全国集群战役 2 起,集中收网 136 人;从小案入手深挖,在江西遂川端掉一电诈窝点,现场控制 85 人。坚持民意导向,将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全程,累计为群众返还资金 1071.9 万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打击成果。
“全覆盖宣防” 体系下,系统防范成效显著。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 1410 余场,“报、网、声、端、屏” 全方位覆盖。4 月 14 日起开展的 “百日润心” 集中宣防活动,组建 882 人队伍,发放《防范手册》10 万余份,月均活动超 300 场,推动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针对中高考、节假日等节点,发送预警短信 1148.2 万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 “暑期反诈必修课”,线上参与超 3.1 万人次;为 24 万余条易受骗群体数据建库,对个体商户等 “不易组织群体” 开展 “明瞳” 行动,并在快递网点、酒店等场所强化警示。3 部反诈短视频获省级奖项,提升了淮北反诈品牌影响力。
“全要素评价” 体系则筑牢责任闭环。通过每日警情、每周调度、每月通报量化评估,发送风险提示函 6 件,开展一线指导 82 次;出台涉诈资金拦截奖励办法,将反诈纳入 “见义勇为” 评定,表彰 21 个先进单位和 41 名个人,约谈案件高发的 8 个镇(街道)、6 个派出所等,压实各方责任。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淮北市公安机关通过线上止付、线下追赃,累计挽回被骗损失1071.9万元。
发布会上,受害群众代表进行了发言,并呼吁市民朋友警惕电信网络诈骗,淮北市公安局对具备返还条件的部分查控资金集中返还给受害群众。(记者 赵正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