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晨光高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晨光)自主研发的黑色金属液态临界超压成型技术(Liquid Critical Hyperbaric Forming,简称:LCHF技术)应用和临界超压复合球磨机衬板新产品,在山东黄金矿业和安徽马钢矿业实际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铸造协会耐磨分会和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腐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专家称,这个新技术和新产品攻克了世界难题,为矿山企业节能高效、绿色环保、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综合力学性能提供了可靠支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8月11日,该公司董事长陶齐荣笑盈盈对记者如是说。
大吨位黑色金属成型工艺探索与研发,一直受到铸造同行业矿企、钢企广泛关注,由于没有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能搁浅,因此被业界认为是世界难题。为打破研发僵局,闯出一条攻关新路,安徽晨光反其道而行之,于2014年开始对该技术进行立项研发,采用大吨位压铸机将黑色金属在液、固转化临界值时,利用超高压技术成型,并经冷却处理、脱模机脱模、在线余热淬火等生产流程完成产成品,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证书。
新技术体现了诸多优势。在节能高效方面,相对于传统铸造须设置补缩口工艺,临界超压技术钢水成材率提高30%以上;在无浇道系统免切口工序情况下,可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在绿色环保方面,树脂排放:以年产万吨铸件产量计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在成本节约方面,据委托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临界铸件耐磨性比砂模铸件好,相同条件下,冲击能量在1j 、3j、 5j时,磨损率分别降低15.8%、25%和57.4%。
新产品显示出诸多优越特点。采用最新专利技术生产线: LCHF技术,工艺更加高效、环保。产品组织更加致密,具备高强度、高耐磨、低的磨擦系数。产品综合力学性能、硬度和韧性提高,使产品经济性更加显著,资源利用低碳绿色高效。
马钢矿业南山矿和尚桥碎矿场生产线因工艺缺陷,使用的锰合金衬板周期仅为10—15天左右就需要更换,生产效率低下,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同时,频繁的更换备件,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2024年,应用安徽晨光30块临界超压合金衬板后,平均提高4倍时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频繁更换备件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为今年实现双过半发挥了巨大作用。
依靠科技的支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安徽晨光先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下一步,安徽晨光将在2026年之前在全国布局15家耐磨新材料生产基地,实现耐磨新材料产值超10亿元,既壮大自身,也带动相关企业共同受益。(章利军 万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