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熊熊,钢花璀璨。在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特钢公司的炼钢平台上,火红的钢水正从转炉中倾泻而出,进入精炼工序。技术员紧盯显示屏上的数据曲线,炉前工精准投料,配比与温度分毫不差——这幅智能与匠心交融的画面,正是马钢有限特钢公司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智能升级:打造钢铁行业新标杆
走进线材成品智能立体库,一座高度自动化的“钢铁迷宫”令人惊叹:7920个货位上,直径1.25米、重达3吨的线卷产品被精准存放;3台卸卷站与2个自动装车码头无缝衔接,年周转量达60万吨,动态存储能力提升至1.5万吨。这座由宝武智维总承包的智能立体库,通过堆垛机技术、货叉顶升RGV系统与WMS/WCS软件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盘卷从生产下线到出库装车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过去人工转运线卷效率低、损耗大,现在通过无托盘存放和无人行车发货,不仅降低了磕碰损伤,仓储空间利用率还提升了30%。”该公司液压工程师鲁天奇介绍。项目更创新采用“马鞍梁+保护装置”设计,配合双立柱堆垛机与V型货叉,确保重载线卷的稳定存取。这座立体库的落地,标志着马钢有限特钢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钢铁行业仓储管理提供了“马钢方案”。
工艺革新:突破技术壁垒,赋能高端制造
马钢有限特钢公司的竞争力,源于对工艺技术的极致追求。在新特钢项目现场,一组数据彰显其硬核实力:项目总体占地面积68.5万平方米,目前一期项目年产能160万吨,配备1座150吨转炉,2台连铸机及1条高线复合生产线,产品覆盖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等中高端棒线材,直指轨道交通、能源装备、汽车制造等战略领域。
在铁水预处理环节,马钢有限特钢公司采用中冶南方EPC总承包的KR搅拌脱硫工艺,通过“大碟簧夹紧技术”“专有脱硫模型”和“自动扒渣技术”,实现铁水脱硫“一键式”操作,脱硫剂喷吹效率提升20%,岗位粉尘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转炉环节,150吨顶底复吹转炉搭载Danieli副枪与氧枪喷射冶金系统,结合DA直读仪数据反馈,实现终点成分与温度的精准控制,冶炼周期缩短至25分钟/炉。钢包精炼炉(LF)引入“旋转框架+大直径滚动轴承”电极调节机构,升温效率提升15%;双层水冷炉盖设计有效维持还原气氛,配合一体式质量流量计,实现底吹流量的大范围精准调控。在渣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钢渣可作为路基材料回用,实现“固废不出厂”。
战略引领:服务国家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指出,要把握自己的优势,顺应当前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在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牢记嘱托,马钢有限特钢公司聚焦“打造宝武第三大战略产品”目标,瞄准“高强度、高耐蚀、高效能”技术前沿,组建专项团队攻关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
今年上半年,马钢有限特钢公司产品连续4个月实现正毛利,轨道交通、风电齿轮钢等战略产品占比提升至74%,产品结构持续向“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跃升。与此同时,新特钢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旨在实现从“能产”向“优产、快产、准产”转型,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从智能立体库的“机器换人”,到炼钢工艺的绿色蜕变;从质量管控的精益求精,到战略产品的市场突破,马钢有限特钢公司正以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 罗继胜 杨波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