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兵”心不改映初心
——记舒城县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执法大队大队长朱思春
来源:记者 王清 阅读量:10000 2025-08-15 15:42:08

夜雨滂沱,在没过小腿的积水中,一个身影率先冲锋,身后紧随着一群“城管蓝”。他们涉险排涝,挨家挨户搜寻被困居民,在洪流中守护万家安宁。那个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就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朱思春。

从边防哨所的“橄榄绿”,到城市街头的“城管蓝”,他始终践行“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铮铮誓言,将“为民服务”的初心熔铸于城市管理的经纬之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不凡篇章。

7月17日晚,舒城县突降大到暴雨,城区出现内涝,朱思春带领执法队员调度设备、涉水排险、转移群众、抢救财物。在历年与灾害的战斗中,他累计调度车辆1600余辆次,组织3500多人次作战,安全转移受灾群众600多名,保全群众财产价值2000多万元。

守护城市安宁,不仅需要应急处险的勇毅,更离不开日常管理中啃“硬骨头”的智慧。自2015年转业到城市管理一线以来,朱思春提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守护城市”的工作理念,每日巡查大街小巷,对流动摊点、违规广告、违法建设等“城市顽疾”逐一攻坚。他创新总结“三勤工作法”,即勤走访、勤沟通、勤管理,累计化解城市管理难题1000多件。

前不久,舒城县启动辖区主干道梅河路升级改造,周先生的汽修厂位于道路改造关键部位。厂子关乎一家人的生计,而道路升级又势在必行。如何破解僵局?朱思春在现场深入调研后,支了一招:“临街房屋拆了用来修路,剩余房屋与后院落打通重新规划改造,完全能满足修理厂需求。”他不仅耐心讲解政策,还仔细测量计算,连周先生家中隐藏管线的迁移费都算到位,帮助争取合理补偿。两天的真诚沟通打开了周先生的心结:“修理厂保住了,我们一家生活保障就有了。”周先生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近年来,朱思春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并重,推动城市管理向共治共享转变,从源头化解问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

舒城县中豪水运城小区(纬二路)的临时菜市场,因缺少遮阳棚,让摊主们饱受烈日炙烤之苦。朱思春现场办公,征集解决办法,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安装遮阳网,并设立便民服务亭,提供茶水及纳凉服务。这一暖心举措,同时改善了摊主和顾客的经营与采买环境,赢得了一致好评。摊主们感慨:“搭了遮阳网,菜不蔫了,环境干净了,菜都卖得快了!”居民王女士说:“以前买菜总是满头大汗,现在没那么晒了,有心思挑挑拣拣,更能买到称心的菜。”

对待群众,大事小事,他都暖心办理;对待退役军人,他也用心用情服务。舒城县城市管理局现有退役军人204名,朱思春牵头设立“退役老兵便民服务站”,听取退役军人诉求,做好政策、法律法规解释和思想疏导,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懂军人、爱军人、知军人,我愿意为他们服务。”200多次促膝长谈、50余起矛盾化解,朱思春将这支队伍锻造成“内部融洽、心系百姓”的铁军,他也成为退役军人心里的“贴心站长”。

这些年,朱思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执法之星”“十佳优秀城管”等称号。面对荣誉,朱思春沉静如初:“我永远是人民群众需要的那个兵!”(记者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