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泾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将法庭“搬”进桃花潭镇鸿峨村,以巡回审判的方式成功调解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让农家庭院内一场“火药味”满满的纠纷,在多方努力下褪去争执“火气”,迎来和解“清凉”。
据悉,原告张某某与被告翟某某、翟某父子系邻居,双方因张某某修建围墙、排水渠产生纠纷。翟某某认为围墙未留出“滴水地”,且排水暗渠不能排走其老宅处的雨水。2025 年春节前夕,翟某某砸毁张某某家部分院墙,张某某报警后,公安机关对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 5 日,此举却让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张某某户进出必须从翟某某户的水泥空地处通行,翟某某便在该通道上安装木桩及隔离栏进行妨碍。经村委会、桃花潭镇综治办、派出所等多部门调解均无果后,张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拆除木桩和隔离栏,将通道恢复原状。
为妥善化解矛盾,立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约谈原、被告,听取双方想法意见,告知他们不要因小失大,要发扬六尺巷精神,“案结事了”才能实现双赢,一味争执只会两败俱伤。在掌握基本案情后,承办法官考虑到需对涉案现场进行细致勘察,决定采用巡回方式审理,并邀请镇政府及村委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调解。
法官与镇政府、村委会工作人员齐聚被告家中。调解伊始,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互不相让,现场气氛焦灼。值庭法警率先疏导双方情绪,维持现场秩序;随后村委会工作人员阐明村落排水布局、院落历史及现状等情况;最后由承办法官综合案情,讲清利弊、释法说理。在三方合力引导下,原、被告双方逐渐解开心结,平息怨气,达成初步意见。之后,大家来到设立在鸿峨村委会的巡回法庭,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就围墙界尺、排水、通行等问题逐一细化落实解决方案,打消彼此顾虑。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承诺按协议履行,曾经剑拔弩张的邻里终于握手言和。
当事人从“对簿公堂”到“互谅和解”的转变,是司法审判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为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新思路。泾县法院始终以巡回审判为载体,通过“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音俚语,引导村民树立依法办事、互谅互让的意识。该院将进一步深化巡回法庭的便民利民效应,坚决落实“叩农家门”“敲正义槌” 的审判思路,让“家门口的正义”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储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