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马鞍山市召开“长江保护日”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该市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五年来,马鞍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自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马鞍山段入选国家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通过系统推进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完成长江干流及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2769个,清理长江岸边固体废物100余万吨,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因长江安徽段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马鞍山市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3953万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长江马鞍山段及主要支流初步统计有淡水水生生物430余种,陆生高等植物951种,鸟类146种,东方白鹳、红隼等珍稀保护动物频繁现身。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等级为“优”。
生态文化深入发掘,薛家洼由工业岸线转型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长江东岸的芦苇江湾、滨江文化公园等景点“串珠成链”,西岸的和州之心、浮沙圩成为网红打卡地。此外,长江文化论坛、“江上课堂”研学活动等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儿童剧《小江豚归来》覆盖10万余人次,推动形成“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五年来,马鞍山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7.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2年实现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此外,马鞍山市成功跻身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建成208个“无废细胞”,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2025年,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成为全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地市。
在环境治理体系方面,马鞍山市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完成交易额94.68万元;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累计办结案件62件,赔偿金额1852.4万元。同时,强化“智慧环保”数字监管,建成声环境自动监测站11座,实现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全覆盖。
钢铁产业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马钢、长钢成为全省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马钢厂区入选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发布会上,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未来,马鞍山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