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陵县公安局的大院里,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在警车之间。他不是手握钢枪的民警,却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每一次出警筑牢安全防线;他拿着不高的薪水,却像守护自家财物般为公家精打细算。他叫丁武林,一名四级勤务辅警,在警务保障室的车辆管理岗位上,用"四精工作法"写下了动人的奉献篇章。
一分一厘的抠,是对责任最实的注解
"8000块的维修单,他硬生生变成了0元。"提起丁武林,驾驶员们总会说起那个故事。去年夏天,一辆警车发动机故障灯亮起,修理厂给出更换部件的方案,报价单上的数字让人心疼。丁武林却皱起了眉:"先别急,我带你们再去别家看看。"
他拉着驾驶员跑了三家修理厂,趴在车底看零件、查记录,最终发现只是电瓶亏电——而这份电瓶还在质保期内。一个电话联系厂家索赔,问题迎刃而解。看着驾驶员们惊讶的眼神,他抹了把汗笑:"公家的钱,更得花在刀刃上。"
这样的"抠门",在他身上随处可见。警灯安装费砍下来近千元,空调压缩机维修费压减三分之二,就连机油轮胎都要量身定制......多年来,他靠着跑市场比价、凭经验避坑,为单位省下的钱早已数不清。有人说他太较真,他却红着眼眶道:"每一分都是纳税人的钱,我多操点心,大家就能多干点实事。"
一言一行的暖,是对安全最深的牵挂
"小李,车窗没关紧,雨天要进水的。"清晨的停车场,丁武林的声音总能准时响起。他的口袋里始终带着一个小本子,里面详尽记载着每辆车的保养周期、保险截止日和年审期限,就如同随时牢记着自己孩子的重要日子。
夏季高温时,他挨个提醒检查发动机;冬天来临前,他提前给车辆换好防冻玻璃水。去年冬天,一辆警车路过时发动机传来异响,他追出去喊停驾驶员,拆开一看,刹车片已经磨得发亮。"再晚一步,可能就出大事了!"他后怕的样子,比驾驶员本人还紧张。
作为小车班班长,他给自己立了条铁规矩:滴酒不沾。每次出车前的酒精测试,他都站在最前面,测完后总要攥着驾驶员的手说:"方向盘握在手里,就是握着全家人的盼头啊。"那些被他拦下的"侥幸",那些被他纠正的习惯,如今都成了大家口中"最暖的唠叨"。
一朝一夕的拼,是对使命最犟的坚守
2025年早春的深夜,寒风卷着细雨打在脸上。丁武林举着手电筒,在废弃厂房的杂草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光束扫过墙角时,突然顿住了——那辆失踪五年的报废警车,正蒙着厚厚的灰尘缩在那里。
为了找它,他翻遍了三年的加油记录,跑遍了周边五公里的旧车场。有人劝他:"都过去这么久了,差不多就行。"他却梗着脖子:"警车是公家的物件,就算报废,也得有个交代。"那天凌晨,当他带着同事把车拖到报废市场时,裤脚全是泥,手上划着血口子,却笑得像个孩子。
二十多年的辅警生涯,他记不清处理过多少车辆故障,解决过多少棘手难题。只是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那份遇到困难就"轴到底"的劲儿,成了同事们最信赖的依靠。
一点一滴的做,是对岗位最真的热爱
今年五月,厉行节约的条例刚发布,丁武林就动了起来。他调度闲置车辆帮各科室搬运物资,自己扛着箱子上下楼,汗水浸透制服也顾不上擦;停车场地砖松动了,他蹲在地上一块块垫平;就连同事电动车充电不方便,他都悄悄拉了新的插座。
"丁师傅,这些不是你的活儿啊。"有人劝他歇歇,他却摆摆手:"都是为了大家伙儿方便,分那么清干啥。"他的办公室里,放着本磨破了角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
如今,南陵县公安局的警车越来越新,停车场越来越整齐,而丁武林依旧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开。他说自己没啥本事,就想守着这些车,守着这份责。可在同事们心里,这个车轮上的守望者,早已用最平凡的坚守,活成了最不凡的风景。
他不是英雄,却用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他不是先锋,却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书写了什么是担当。丁武林,这个普通的辅警,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成了了不起的事。(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