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支撑起这个家,我对不起你,我向你承诺,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重获新生……”日前,安徽省九成监狱一名罪犯钱某(化名)在非遗技艺教育改造课堂上,将对妻子的思念和家人的亏欠融入制作鱼灯中,同时他在家书中,向妻子郑重承诺。
黄山籍罪犯钱某,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娶妻生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然而,随着事业发展一路顺风顺水,他逐渐放松了自我约束,总想着“挣快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2021年7月因犯诈骗罪锒铛入狱。宣判那天,全家陷入深深的绝望,即将中考的大儿子、年幼的小儿子、癌症晚期的岳父,生活的重担霎时间全部压在妻子的肩头。含着泪水、带着悔恨,钱某踏上了赎罪之路。
入狱后,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万念俱灰,改造非常消极。民警了解情况后,对他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谈话教育,了解他真实的想法。为了防止他“破罐子破摔”,民警有针对性地对他开展心理疏导,积极帮助他联系家属,对他开展亲情感恩教育,并挑选钱某加入非遗技能培训班,学习瞻淇鱼灯制作技艺,希望他树立改造信心,掌握一门技术顺利回归社会。
“扎骨架要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民警的这句话让钱某深受触动。经过不断地练习,钱某不仅掌握了瞻淇鱼灯的制作技艺,还在一次次失败与重来中磨砺出前所未有的耐心。他主动对管教民警说:“做人要像灯骨,歪了就要重来!”钱某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改造生活,并用实际行动表明改造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的脱胎换骨。
因改造表现良好,目前,钱某获得一次减刑奖励。他告诉民警,出狱后,他打算开一间瞻淇鱼灯工作室。他说,瞻淇鱼灯传承地是徽州,作为一名黄山人,他以前忽视了家乡的传统文化瑰宝,以后要在非遗文化传承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了解非遗。在今年七夕节即将来临之际,钱某拿起为妻子亲手制作的瞻淇鱼灯,向民警请求:“是妻子和监狱给了我重生的机会,下次开放日我想亲手将我的作品交到她手中,让她知道我的改变。”
近年来,九成监狱管理分局积极探索教育改造新模式,推进“徽文化”融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先后开设望江挑花、瞻淇鱼灯、黄山徽笔、油纸伞等非遗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该分局“善成”监区文化相融合,让罪犯在学习非遗技艺中磨砺心智,促进罪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下,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自我改造的内生动力。(通讯员 张蕴颉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