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门店店长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玩起“暗箱操作”,通过销售商品不入系统、收入款项不上报、库存数据不核销,将公司财物“体外循环”,所得65万余元悉数用于个人挥霍和还债。近日,石台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这起职务侵占案,不仅为企业追回了全部损失,更揭开并修补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巨大漏洞。
面对这起时间跨度长、涉案物品杂、证据固定难的案件,该院在侦查初期便主动提前介入,向公安机关精准开出“侦查清单”:重点追踪私售财物流向,锁定涉案人员微信、支付宝记录,固定关键交易证据;细致比对系统库存与实际盘点结果,梳理出84部手机、251件融合产品“账实不符”清单;深挖资金去向,结合个人债务证实其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从而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完整证据链。
案件办理过程中,追赃挽损与矛盾化解贯穿始终。经检察官耐心释法说理,清晰阐明退赃退赔对量刑的影响,犯罪嫌疑人曹某最终认罪悔罪,全额退赔了65万余元经济损失,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然而,检察官的履职并未止步于个案。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敏锐洞察到企业管理缺失是滋生犯罪的“温床”,随即向涉案企业制发量身定制的《检察建议书》,直指内部管控、业务流程规范等环节的具体漏洞,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助力企业系统性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控制度,从源头上筑牢“防火墙”。
为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该院打出“观摩庭+法治圆桌会”组合拳。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民营企业家代表旁听案件庭审,以清晰的法理和严谨的论证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在法治圆桌会上,承办检察官以案释法,深入剖析民营企业在内部管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共性“软肋”,并提供实用法律“锦囊”,与会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企业家们直言这场“身边案”的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今年以来,石台县检察院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依托“检小助”工作站,由检察长带头深入多家民营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疑难和实际困难,为提供更精准的检察服务找准靶心。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继续聚焦企业所盼,创新服务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