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闲置地”变“民生地” 合肥包河城管综合治理巧解城市难题
来源:本网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李锡龙 阅读量:10000 2025-08-26 16:26:10

近期,走在合肥市包河区的街头,细心的市民总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闲置地块通过更新改造,变成小游园、停车场、绿地空间,实现了城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提升。

释放公共空间 让围挡不“遮挡”

在郎溪路(南淝河路——甘棠路)北侧,原来一排实体围挡竖立在路边,如今该实体围挡已拆除,换成格栅通透式围挡,背后的绿地扑面而来,实现了从“绕着围挡看一圈”变成“一眼都能看到边”,这样的实体围挡减少了,绿地变多了,城区变亮堂了。

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多轮开展围挡整治,累计排查各类实体围挡586处。包河区城市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在建、待建、拆迁”等确需保留的铁皮围挡,明确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发现开裂、污损等问题即查即修,确保围挡安全整洁。对于长期闲置、破损严重的违规铁皮围挡,坚决“应拆尽拆”,目前已拆除围挡342处。若确需长期设置的围挡,坚持“应透尽透”,推行透景式、半透景式或格栅式改造,目前共改造提升39处,透绿围挡同比提升90%以上,累计释放公共空间57万㎡,深受市民好评。

实体围挡拆除后,包河城管还组织工作人员对围挡后面的垃圾杂物予以清理,并采取覆盖、绿化等措施让“遮丑墙”变为“风景线”。目前共排查梳理闲置地块31处29.22万㎡,其中已覆绿23处。

开展综合整治 清理不“合理”

位于高铁沿线潭渡路与历口路交口的闲置地块,前期被附近居民违规开荒种菜,乱搭建、垃圾乱堆放、气味难闻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被路过市民多次诟病。包河城管知晓情况后,立即对该处进行综合整治,清理地块并进行复绿,现在一片草花已生长起来,形成了一道高铁沿线生态绿廊。

临时工棚大多跟随工程结束而拆除,但由于个别原因和公司的疏于管理,在项目完工后未及时拆除而超期,遗留的工棚则成为了堆放杂物的“仓库”,甚至会出现临时用地转租、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如何拆除超期临时工棚释放城市空间成为管理难题……之前有市民反映,杭州路与包河大道交口东南角临时工棚内部环境脏乱差。经包河城管核实并反复劝导后,该项目部决定自行拆除。待该项目部拆除工棚消除安全隐患后,万年埠街道城管部门随即组织人员破碎硬化路面和清理平整地块,并对该地块进行播撒草籽和安装通透式护栏。如今,昔日的超期临用工棚已化身为休闲绿地,成为周边市民散步的好去处。

推进综合利用 让空置地块不“闲置”

“闲置地块不仅要管和护,还要用起来”,包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圩磨滩旅游度假区,为满足节假日游客停车需求,包河区充分利用周边空置地块,在花园大道与巢湖南路交口东北角建设了一处停车场,可提供1433个泊位,充分缓解景区停车难题。与此同时,包河区淝河镇将大强路与郎溪路交口东北侧空地也改为临时停车场,可提供120个泊位。

除此之外,包河区还创新“空间治理+教育赋能”模式,对屯溪路小学祁门路校区西侧6000㎡空地实施“清渣土、增车位、建田园”综合整治,新建220个非机动车位缓解停车乱象,同步打造“悦耕园”劳动教育基地。与合肥市第四中学合作,将40亩闲置地块改造成“试验田”,开展“春耕秋收”实践,让闲置资源成为生动的育人课堂和生活乐园,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资源”,还盘活了“被遗忘的角落”。

从“拆围透绿”、荒地丛生变为生态绿廊,闲置地变为民生地,是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包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挖掘城乡闲置空间潜力,结合市民实际需求,为市民绘就更可感、可触、可享的高品质生活画卷。(本网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李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