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班回家,一楼通道被电动自行车堵得严严实实,推车侧着身子挪都费劲,现在走着敞亮安全多了!”近日,滁州市阳光河畔小区的居民们碰面就夸,困扰居民们的“堵心事”终于画上句号。那条令人烦心的“堵心道”,如今成了平坦畅通的“安全道”。
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今年4月的警民协商议事会说起。阳光河畔小区是安置小区,15号楼紧邻街面,楼间距本就狭窄,想要规划出一块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并非易事。久而久之,“见缝插针”成了居民们停车习惯,车越堆越多,通道越来越窄,最挤的时候连一人通行都困难。
社区和物业多次上门协调,可问题就像块牛皮癣,这边清了那边又堆起来,始终没能根治。
“总是堵不是办法,万一有火灾消防车进来都是问题,但居民停车难也是现实问题。”4月24日,在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莲心湖派出所组织的议事会上,业主代表王先生道出问题的症结。
这话一落地,居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施工的时候,车子往哪儿停啊?”“新弄的充电桩咋收费?贵了可不行!”……民警王荣手里的笔记得飞快,不一会儿记事本上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这时,80岁的张女士拄着拐杖颤巍巍凑过来说:“我腿脚不利索,无障碍通道可千万得留着。”王荣立刻放下笔,抬头对老人说道:“您放心,一定留着!”
还有年轻业主提议,把楼边那块闲置的小空地改成老年人休闲区,王荣听了,赶紧把这条建议也记在本子上,还特意标注了“优先考虑”。
为了把事办得让全体居民满意,莲心湖派出所牵头搭建起一个由消防、社区、物业和业主代表共同参与的“四方议事”平台,涉及一楼通道的问题由多家牵头拿方案,居民们共同商议决定。
刚开始,15栋楼108户居民里,有70户带着疑虑,不赞成折腾。莲心湖派出所见状,干脆把会议室搬进小区院子里,搬来一排排红板凳,开起了“红板凳议事会”。
大伙儿围坐在一起,民警拿着图纸算起“安全账”:通道堵死了,万一着火了多危险啊;再算一笔“经济账”:集中充电比自家拉线安全,还便宜,一年能省不少钱。
一场场议事会开下来,居民们心里“疙瘩”慢慢解开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赞成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3个月的走访、沟通和意见征集,“分流停放+智能充电+弹性管理”方案获业主们全票通过,而且实施成本比原来预估的还省了30%。
8月20日,莲心湖派出所和消防部门的负责人再次来到小区验收。此时15号楼的通道,早已换了模样。通道内干干净净、畅通无阻;新搭的停车棚里,电动自行车排列得整整齐齐,棚顶防雨设施一应俱全;旁边的休闲区里,老人们搬个小马扎坐在一起,摇着蒲扇拉家常。
从“堵心”到“舒心”,当被问起成功调解的秘诀时,王荣笑着说:“哪有啥秘诀啊,就是把会议室搬到院子里,用唠家常的方式讲政策、听意见,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家事儿来办。人心齐了,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开!”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罗静 杨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