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当涂县扎实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根据全市“一县区一品牌”的工作部署,以送法进乡村、进社区为重点,以小切口破题,从群众喜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出发,创新推出“响当当法治故事会”普法品牌,变“灌输式”普法为“释理性”说法,让群众聚精会神听故事,津津有味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不断推动普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梳理清单,明确普法重点。自2023年以来,当涂县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以覆盖教育、医疗、安全生产、乡村振兴、长江保护、文化旅游等不同领域,覆盖群众生产生活不同方面为原则,拟定年度活动安排表。利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时间节点,结合法律“七进”,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系列法治故事会活动,确保普法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整合资源,壮大普法队伍。普法队伍突破“专业普法队伍单一化”局限,除了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等法治领域的工作人员外,还积极吸纳809名“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村干部、网格员等基层工作者和党员、乡贤、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农民等基层群众,用“群众语”说“群众话”,进一步释放普法效果。同时,邀请法治故事中的当事人分享自身经历,提高信服力,推动口口相传,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效果。
创新形式,增强普法吸引力。一是创新讲述方式。将普法活动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采用“说故事、立典型、讲惩罚”的讲演模式,把“法言法语”转化为“乡音土话”,结合多媒体、情景剧等多样化方式呈现。如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反诈普法情景剧《天上掉“馅饼”》,用方言演绎的方式,在法治故事会、“法润乡村社区”文艺汇演、“三下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演出等平台多次表演,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拓展传播渠道。除了在线下开展50多场“响当当法治故事会”活动外,线上在“法治当涂”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推出“响当当法治故事会”故事合集,合集涵盖响当当法治故事会、响当当法治微课堂、响当当法律服务故事会等内容,将文稿转化为可听可学的音视频,并设置互动问答环节,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实现“线上+线下”普法同频共振。截至目前,故事会合集已推出38期线上普法内容,惠及群众万余人次。
巧用阵地,营造沉浸式普法氛围。一是依托现有阵地。将法治故事会活动选址在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农家书屋、农村大舞台等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现有阵地的法治和文化资源,让群众在听故事前后,能够参观阵地、浏览法治产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二是升级阵地功能。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对凌云社区、桃花村、七房村、普集村等基础较好的行政村(社区)的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开展直播普法、长廊普法、广场普法等活动,将法治故事会与阵地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听故事、学法律、观阵地”的沉浸式普法体验,推动群众法治文化与基层法治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普法效果显著提升。“响当当法治故事会”以轻松愉快的普法形式显著提高了群众法律知识普及率,尤其使群众对婚姻家庭、侵权维权等高频法条的认知度明显增强,有效破解了法律知识传播不畅难题。同时,通过讲述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有力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养成。
法治实践能力有效增强。法治故事会通过以案释法,切实增强了群众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准确判断行为合法性并运用法律维权,依法表达诉求的自觉性显著提高。此外,法治故事会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促进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在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故事会活动,培养了一批法律意识强、法治素养高的基层群众,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建设氛围。
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样化的普法形式和内容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该品牌正成为当涂县群众喜爱的普法品牌。其影响力获媒体广泛关注,先后被法治日报法治网、安徽法治报、中安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2025年全省“共筑山清水秀网络空间·法润江淮”法治宣传启动仪式上作典型宣讲,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为基层普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群众普遍反映,当前普法形式较以往有明显转变,村内“法律明白人”以方言讲解邻里纠纷案例,当事人现身说法讲述亲身经历,内容通俗易懂且记忆深刻,改变了过去“念文件式”普法带来的理解困扰。有群众提及,移动端法治音视频可在劳作时收听、闲暇时观看,较传统发放宣传单形式更具实效。不少群众还表示,遇到实际问题时,会主动联想法治故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处事更有依据。
创新是普法工作的生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普法方式已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必须不断创新普法理念、形式和内容。通过创新“法治+故事”“法治+直播”等模式,将法律知识与生活故事相结合,让普法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关键。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领域协同合作。当涂县通过整合普法责任单位、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等资源,构建多元参与的普法格局,形成了强大的普法工作合力,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阵地建设是重要支撑。法治文化阵地是普法工作的重要载体,依托现有阵地开展活动,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普法与阵地建设的有机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为群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普法体验,增强了普法实效。
虽然“响当当法治故事会”普法品牌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故事内容的深度与专业性有待提升,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需求方面还需加强;普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讲述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线上普法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粘性。
下一步,当涂县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不断推动“响当当法治故事会”引领全县普法新风尚:一是优化故事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群众的法律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故事系列,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普法队伍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讲述技巧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深化线上普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群众的学习偏好和法律需求,精准推送普法内容,进一步扩大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马鞍山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