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记者从安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公安部门围绕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从出行环境、交通安全与习惯养成三方面系统推进,通过智能预警、精细治理和共建共治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道路交通风险,增强群众出行安全感。
在优化道路通行环境方面,公安部门聚焦“隐患清零”,针对急弯、临水、临崖等事故多发路段,推广“智能预警屏+语音预警”系统,实现双向车辆提醒。同时,严格落实“护学岗”制度,强化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控,并通过推行“城市路口精细治理”,上半年全省共优化交通信号灯7134处,新设“绿波带”166条总长465公里,有效缩短通行与等待时间,减少闯红灯、抢行等行为。
在交通安全监管方面,公安部门在省界收费站安装智能预警系统,自动提醒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的司机及时休息;开展“送法进企”活动6700余次,推动497家运输企业由高风险降为中低风险;通过AI视频感知技术自动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实时短信提醒车主,并对快递、外卖企业定期抄送员工违法情况,压实企业监管责任。
在推动安全习惯养成方面,全省各地创新宣传方式,如在亳州药材市场、安庆小商品市场等地,将交规编成顺口溜,通过微信群广泛传播;联合外卖平台为骑手建立“安全积分”制度,可兑换优惠及体检服务;开展全省“安行有礼”文明交通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摒弃交通陋习。(记者 刘超)